目录 一、 系统概述 3 二、 设计要素 3 三、 名词解释 3 四、 阵营 6 1、 协约军(玩家可选择的阵营) 7 3、 联合军(玩家可选择的阵营) 7 五、 主要装备 10 1、 机甲科技树图 10 2、 协约军装备 11 3、 联合军装备 12 六、 地理环境及场景 14 1、 海湾工业园 15 2、 失序之城 16 3、 荒漠高原 20 4、 摩苏尔空军基地 25 5、 特拉维夫国际机场 26 6、 半岛沙漠 26 7、 海湾小镇 27 八、 游戏背景 33 十、 相关资料 40 1、 策划相关文档 41 2、 程序相关系统 41 3、 美术相关图量 41 一、
系统概述 系统功能:作为游戏的世界舞台架构,为其他系统的设定提供基础。 系统作用:搭建游戏世界,展示游戏势力划分,初定世界的大背景,对游戏将来的各类系统进行初步搭建。 主要规则: 1、游戏是3D写实载具射击类,以玩家操作机甲载具为主,存在对战两大阵营。 2、根据不同战场,存在各种地形环境如:零星坐落着村庄的沙漠地带;被摧毁燃着熊熊烈火并伴随着大量泄漏出来的石油的大型油田采集场;空袭过后的大城市废墟;荒漠戈壁中的大型军用野战机场;设有大型军事物资补给站的狭长海滩等。 3、世界中突出丰富的动态天气系统,推出黄昏、晨曦、正午、雨雾及沙尘暴等天气,以日照光线变化、光影效果强弱转变与沙漠、海滩、戈壁等多种地图进行创造性组合,营造更丰富的战场变化元素。 4、每种类型的机甲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装。改装后的机甲等级相应提高,动力和防御力提升略微提升后,火力依据改装的武器特点另行调整。改装后的机甲可以加载辅助装备系统系统,辅助装备依不同类型可为机甲提供附加的火力或者防御力。 二、设计要素 1、世界架构以2047年发生在中东的近未来战争为背景,各种设定符合此框架。 2、存在两大阵营,由于游戏简单来说就是以机甲载具进行的一场红蓝双方军事模拟对战,所以阵营之间不突出任何所谓的正邪善恶。 3、两大阵营分为两种不同的机甲系列,每个系列都会有自己的升级科技树,玩家达到一定等级后可解锁下一级的机甲。相同的级别和类型的机甲之间有些在数据和特性上会有一定差别。 4、基于游戏背景的架构,载具装备要在遵循现实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较合理的科幻,整体上要偏向于欧美类的现实主义未来风格与和日韩系的《敢达online》等带有“天顶星科幻”或者说 “魔幻”色彩浓厚的游戏区别开来。 5、游戏遵循真实战争的物理设定。追求全场景破坏是本游戏物理拟真表现的关键环节。载具的移动碰撞,能对场地中植被、低矮土墙、围栏铁丝网等大部分物品场景施加破坏,力度强弱会使物体移位或导致被撞物体产生裂缝甚至碎裂的效果,高杀伤的弹药作用于物体上可呈现严重损坏甚至化为灰烬的状态。 三、名词解释 GDF系统:在新军事装备变革中诞生的产物。早于2024年,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美国国防部军事装备研究委员会的委托下开展用于陆军及海军陆战队新式陆战武器装备所需要的高强度动力装置,在历尽无数次的理论修改和测试后,耗时四年推出一种新型的燃料动力系统——GDF冲压动力系统。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复杂的多重动力交互牵引的难题,还拥有着现今其他常规军用动力系统所无法比拟的高输出功率和惊人的超长待机功能。为后来的机甲武器的研发进程奠定了基础。该系统一问世便在国际社会引发一场堪称大地震的军事变革,各军事大国也纷纷跟进研制本国的同类型军用动力装置。
机甲:地面战场中,山地战和巷战一直是所有军事家最痛疼的事。由于其特殊复杂的战场环境,使得现有的装备的作战能力发挥有限,因此一种旨在针对这些特定区域发挥替代主战坦克功能的采用仿生或者部分仿生的新式陆战装备——机甲便孕育而生。不过机甲设计之初就遇到了包括机仿生关节与动力系统联动在内的复杂多重交互牵引等问题,GDF系统的问世解决了这部分难题,此后机甲武器正式出现在陆战装备家族中。 四、阵营 1、协约军(玩家可选择的阵营) 主要装备体系:欧美系(美国和欧盟体系装备) 前身是战前以沙特阿拉伯为首、卡塔尔、阿联酋、约旦等海湾君主国以胡赛武装破坏也门停火协议为由,联合埃及共同组成的打击什叶派力量的临时同盟部队。2043年因“海湾客机事件”引发第六次中东战争后,该临时部队在海湾君主国高层的进一步协商下结成更紧密的海湾阿拉伯军事同盟组织。外界普遍以该组织成立时签订的《阿拉伯同盟军事协议条约》称其为“协约军”。战争开始后一年,与阿拉伯国家素有历史宗教矛盾的以色列罕见的与海湾君主国达成和解并加入协约军阵营。随着战火的蔓延,域外大国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发生在这片堪称世界能源命脉的土地上的战争。与海湾君主国有密切利益联系北约也乘机站到了协约军一方。 旗帜:,代表“正义”
2、联合军(玩家可选择的阵营) 主要装备体系:泛亚系(中俄及其他非欧美国家体系装备) 在海湾君主国借反恐之名打击削弱什叶派力量的同时,“什叶派领袖”伊朗紧急联合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在海湾周边举行了一场代号为“保卫先知”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于以震慑。双方的气氛开始紧张,中东上空一时间笼罩着冲突的阴霾。2043年“海湾客机事件”彻底激化双方矛盾。战争开始后,原“保卫先知”的各参演国高层将所有军事力量交由演习期间组建的联合指挥中心掌握,改编成中东第三混成联队,外界普遍称其为“联合军”。战争中,由于协约军得到北约的军力支持,联合军一度败北退缩至伊朗高原,直到俄罗斯军队的加入才得以反攻,将战线退回至开战前的区域。 旗帜:,代表“真理” 附注势力地图: 五、主要装备 1、机甲科技树图 2、协约军装备 由于协约军与欧美国家关系密切,加上北约军队的加入,其装备水品较为先进,以欧美武器体系为主。 主要机甲武器有以下几中: 2.1、M2A-S“陆行鲨”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简介: 世界上第一款战术陆战机甲,由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美国在机器人军用化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21世纪初对军用机器人的研究领域就处于世界前列。美国军方在2020年正式启动了“仿生武器计划”,以维持美军领先其他大国武器一代的战略优势。海军陆战队重点就是开发陆战机甲这种新武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GDF系统的问世,在2024年初网络上出现了一张图片据称是美军陆战机甲设计图,当时引起轰动。2026年美国军方公开确认陆战机甲的研制工作,并且公布正式名称M2A-S“陆行鲨”。2030年秋定型,陆行鲨可以利用路基、海基平台快速部署战场,表现出了美军一贯的先发制人战略思想,是一台以快速打击,渗透为设计理念的机体,也奠定了美国后续机甲的研制基础。到2040年已经生产超过2000台。
2.2、Y-3“犀牛角”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 简介: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于2026年公布了其自主生产的A-22“小蜜蜂”GDF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同时参考了M2A-S的设计,在2029年冬推出了欧洲第一款陆战机甲,定名为“犀牛角”,型号Y-3。2040年首次出口中东国家,并在2044年夏参加了摩苏尔之战,是世界上最早参加大规模实战的陆战机甲之一。由于欧式武器一贯追求均衡性,因此犀牛角是现今各型陆战机甲中,各项性能最平衡的,但也由此出现了维护费用高昂,设备升级繁琐复杂等弊病。
2.3、MR-15“夜幽灵”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格鲁曼公司 简介: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第二款陆战机甲,由格鲁曼公司研制。2035年,美军开始筹划新型机甲的设计,并向各大武器制造商征集设计方案。在激烈的角逐中,格鲁曼公司以其“增殖装甲”的新颖技术,打败了老对手通用动力公司,获得了美国军方的青睐,大量的订单如潮水般涌入。2039年,MR-15 “夜幽灵”正式定型生产。该机甲一经推出便赶上中东战乱,随着北约军队的武装介入,“夜幽灵”也随即转入中东战场。因其先进的性能,使得联合军几乎无法与之抗衡,北约军队一度如入“无人之地”,直到俄军的T-24K“狂暴者”的出现,才打破“夜幽灵”的战场神话。该型机甲因为使用了新技术使得成本过高,造价据说在9800万-1.5亿美元之间。
2.4、AF-23“小猫” 类型: 远程打击型机甲 制造方: 雷神公司 简介: 雷神公司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及其盟友量身定制的一款用于远距离摧毁单个敌方装甲目标的轻型陆战机甲,拥有极好的机动性和隐蔽性,是陆战机甲中的狙击手。
2.5、Scorpion-Ⅲ“蝎式” 类型: 远程打击型机甲 制造方: 奔驰公司、达索公司 简介: “蝎式”是一款为满足中东国家对远程火力打击需求而量身定制的机甲。具有火控精度高,机动性强,战场环境适应性高等诸多优势。
2.6、K-5“小鬼” 类型: 侦查型机甲 制造方: 不列颠维克斯公司 简介: 不列颠维克斯公司研制的用于战场侦察,对敌渗透,定点打击等特种作战的专用型陆战机甲。
2.7、“鼬猫” 类型: 侦查型机甲 制造方: 不列颠维克斯公司 简介: “鼬猫”是维克斯公司续K-5后生产的第二款战术侦察型陆战机甲。与K-5不同的是其移植了“挑战者” Ⅳ型第五代坦克上的光频感应/对抗系统,拥有更优秀的战场侦察和电子对抗能力。武器上采用了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PD-104型47毫米单管速射炮,由于炮上加装有激光瞄准系统,在中近距离上有极高的命中率。
2.8、S/A-23“终结者” 类型: 近程火力支援型机甲 制造方: 新通用动力公司 简介: 新通用动力公司为北约部队及其盟友量身定制的一款用于近程火力支援的重装陆战机甲,装备有内置型导弹系统,可以一次性发射8枚小型反装甲动能导弹或30枚压制火箭弹,火力强劲,是联合军士兵最不想见到的家伙。
2.9、“黑豹” 类型: 近程火力支援型机甲 制造方: 保时捷公司 简介: 保时捷公司推出的一款专职于近程火力支援的陆战机甲,曾在国际军贸展会上与保利集团的“地火-400”型同台竞技。该机甲采用了“豹3”MKR四代半主战坦克上的诸多先进成果,综合集成水平高。机甲上的每一块装甲都使用了标准化的“乔巴姆”模块建造,抗打击能力极强,据称即使在1200米距离上的贫铀穿甲弹都未能击穿。主要的火力是一套57毫米北约标准型AR-113“金属风暴”近程火箭弹系统,可对近距离的敌方步兵集群或装甲目标造成大规模杀伤。
2.10、Q-7“护士” 类型: 工程型机甲 制造方: 未知 简介: 担负战场抢修受损机甲任务的工程型陆战机甲,由未知名的第三方国家企业研制。其有着高效的战场维修和可快速部署至各种复杂环境的能力,但因费用昂贵,所以只有一小部分军队得以装备。
3、联合军装备 由于伊朗等国与中国和俄罗斯有密切的经贸往来,加上这些国家一直是大量俄制武器的主要装备国之一,又有俄罗斯“雇佣军”的加入,因此联合军的武器体系是以中俄为主的泛亚系。 主要机甲武器有以下几中: 3.1、T-72MKⅡ“流星虎”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朝鲜人民军总武装部下属801装备厂 简介: 当人们谈论起世界上第一款陆战机甲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洛马公司出厂的M2A-S“陆行鲨”。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世界上最早使用机甲武器的却是朝鲜这个匪夷所思的国家。早在“陆行鲨”诞生前数年,朝鲜人民军就已经开始所谓“先军思想领导下提升人民军军事实力”的新型武器研究,在其所列出的研制清单中,就出现过一种朝方称呼为“有人操控型机械坦克”的武器。美韩情报部门曾截获过这份清单,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五年后三八线冲突时,朝鲜的“有人操控型机械坦克”才被外界所熟知。该型机甲是以朝鲜T-62MT主战坦克的底盘为基础,换装了一台小型燃料冲压发动机,去除原先的坦克炮塔换装成一套专门研制的重型战术机械臂。主要武器为安装在机械臂的末端一门改进型可转式32毫米6管格林机炮,射速为1000发/分钟,其所携带的钨芯穿甲弹可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720-800毫米厚的钢板。底盘车身上全部附着爆炸反应装甲,可抵御1200米距离上钢芯串联式穿甲弹的攻击。该机甲内部安装有朝鲜自行研制的“劳动者”多功能信息自动化系统,这也是朝鲜迄今为止装备的唯一拥有高度现代化信息系统的武器,其先进性达到了国际21世纪前十年的水平。中东战乱爆发伊始,该型机甲就曾以秘密的途径出口至联合军手中。虽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该机甲无论从设计还是制造都显得十分粗糙, 就是“将工业机械臂和坦克粗暴结合的武器”,但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参加实战的机甲,其实力任不容小觑。
3.2、“陆盾-1”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北方工业集团 简介: “陆盾-1”型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陆战机甲。在2029年代随着国产“常山”GDF系统诞生及机甲武器的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组织相关单位开始研究。据传闻大概在2032年就有了陆战机甲的技术验证机,但是真正定型生产是在2035年出现的“陆盾-1”型陆战机甲。受国内自身水平限制,该机甲并没有像国外那样普遍采用两足或多足仿生设计,而是改为十分成熟的履带底盘式设计。该机甲拥有装甲覆盖全身、重量大、火力凶狠等特点,但是相比其他大国的机体,在输出功率方面仍有部分差距,但从解放军的军备思想来看,此机体适合为国内甲种部队的突击、特战、反恐提供作战平台。北方工业新组建的机甲武器研究所的第一个产品能装备全军,并远销海外,也说明了中国有了世界上一流的陆战机甲设计团队,为以后的机甲开发打下了基础。
3.3、T-11“北风女神”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红宝石机械设计局 简介: 因美国M2A-S问世的影响,俄军也开始筹划研制陆战机甲的方案。受俄罗斯国防部战略研究局装备处的委托,红宝石机械设计局于次年推出了编号为T-1的陆战机甲设计方案,但在模拟演示中,T-1表现出机动性不足,重量过大,弹药装填慢,人机协同操作困难等诸多问题。最终,红宝石放弃了原先的方案,另起炉灶,重新设计机体,并在模拟测试中达到了俄军方的要求标准。第二年,该型机甲宣布投产,编号T-11,于2034年正式装备俄军部队,命名为“北风女神”,北约代号“巫婆”。
3.4、T-24K“狂暴者” 类型: 突击型陆战机甲 制造方: 红宝石机械设计局、米高扬设计局 简介: 俄罗斯在T-11型“北风女神”之后,再推出新款陆战机甲。该机甲由红宝石机械设计局与米高扬设计局联合研制,与T-11型相比,拥有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该机甲还采用了俄军新型AR-9-N“鼓腹蝰”纳米导弹。该型导弹拥有腐蚀敌军装甲,破坏记忆金属结构,扰乱电子系统的能力。该机甲刚推出,正值拥有“增值装甲”可自我修复功能的MR-15“夜幽灵”的问世,因此有不少军事评论家认为,T-24K“狂暴者”就是针对美国新型陆战机甲而研发的。
3.5、米-101“变色龙” 类型: 远程打击型机甲 制造方: 米里设计局 简介: 米里设计局针对远程打击任务而研制的远攻型陆战机甲,具有远程攻击力强,隐蔽性好,造价低廉的优势。
3.6、“陆狙-4” 类型: 远程打击型机甲 制造方: 北方工业集团 简介: 该型机甲是在“陆盾-1”型的基础上改装而来的。“陆狙-4”型去除了“陆盾-1”型上的主战武器系统,加装了一套“红箭-11L”远程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可在距离5——10公里以外的区域精确打击敌方装甲目标。由于使用了新式的吸波数码迷彩涂装,因而拥有了极强的隐蔽性。
3.7、图-20“虎鲸” 类型: 近程火力支援型机甲 制造方: 图波列夫设计局 简介: 继T-24K“狂暴者”之后的改进型机种,主要突出了近程火力压制、城市战以及复杂地域作战功能,火力强度据称可以单台摧毁两个加强连。其还采用了新装备的光学仪器,具备“隐形”目标识别能力。模块化装甲设计,可令该机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快速换装相应设备。同时该机是俄军第一款可通过战术运输机快速空投的陆战机甲,极大的提升了俄军的渗透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应对中东地区的城市巷战,以及对周边国家军事压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由于单机成本较高,该机种主要装备给第76近卫空降师和进驻德黑兰的信号旗部队。
3.8、“地火-400” 类型: 近程火力支援型机甲 制造方: 保利集团公司 简介: “地火”-400型是保利集团公司在原“陆盾”-1型机甲基础上进行深度改造发展而来的外贸型火力支援机甲,于去年首度亮相于国际军贸展会。其与“陆盾”-1型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底盘采用四对相对独立的液气悬挂式履带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机甲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机动性,同时增强了机甲在高速急转弯时的稳定性。主武器系统也由原来的两门1130式30毫米加特林速射炮管换装成了两部改装自90毫米口径航空火箭弹发射巢ZT-03型近程火力支援系统,可一次性发射近40枚进程压制火箭弹,火力十分强悍。机甲上加装有新型附加装甲,防御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3.9、米格-91“鹰眼” 类型: 侦查型机甲 制造方: 米高扬设计局 简介: 米高扬设计局仿照欧洲K-5“小鬼”研制的侦查型陆战机甲,也是俄罗斯军方首次参照欧系武器数据进行的实验性研究,其性能与K-5基本相当,但火力略强。
3.10、99-G-A式 类型: 工程型机甲 制造方: 中国一汽集团总公司 简介: 随着陆战机甲普及,如何在野战环境下实时斥候这些“大小姐”成为了各国军队共同面对的难题。在Q-7工程机甲问世以前,世界上并没有一种专用于前线抢修维护机甲的装备。中国一汽集团总公司,在原有的99A3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结合T-72MKⅡ“流星虎”机甲的设计灵感,去除了原有坦克炮塔,换装了一套野战工程机械臂,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专用于前线抢修维护机甲的武器,定型为99-G-A式。该型机甲拥有良好的战场抢修机制并能在各种复杂作战环境下进行专业的维护作业。该武器一问世,便受到各方的关注。虽然与Q-7工程机甲相比有些许不足,但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势,特别适合第三世界国家军队使用。机械臂上的激光切割系统,可对近身的敌方机甲造成致命伤害。 六、作战场景 1、海湾工业园区
场景特点: 密集的高楼建筑群;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巨大的石油化工厂。 场地背景简介: 这座位于伊拉克南部与科威特接壤的黎凡特城坐落着美丽的工业园区。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油化工厂,每天从这里提炼出来的石油就多达上百万吨。通过石油的出口,在战争爆发前,联合军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 现在协约军第十装甲师先头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兵临城下,势在斩断联合军的经济命脉。如果协约军成功的占领这里,那么必将严重削弱联合军的战争潜力。为此联合军集结重兵紧急支援黎凡特,一场围绕着这座因石油而一夜暴富的城市的恶战即将展开。 2、失序之城 场景特点: 废瓦房、贫民窟 场地背景简介: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座位于边境的城镇,因为多年宗教冲突,已经沦为充斥着贫困、混乱、暴力的地狱。协约军与联合军的混战使这座本已无秩序的城镇,进一步滑入深渊。 3、荒漠高原 场景特点: 荒漠地貌;山地起伏;零星分布着一些村庄和临时军事补给站。 场地背景: 位于伊朗边境上的高原。在协约军获得北约军事力量的支持后,联合军节节败退,被迫撤至伊朗境内。这里是通往伊朗首都德黑兰和联合军总部的重点地区之一,如果协约军占领了这里,那么联合军就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因此一场决定战争走向的生死大战正在上演。 4、摩苏尔空军基地
5、特拉维夫国际机场
6、半岛沙漠
7、波斯湾小镇
七、游戏背景 公元2038年—公元2043年 2038:7月12日,也门政府军与胡赛武装撕毁长达十几年的临时和平条约,爆发新一轮武装冲突。次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双方停止军事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 2040:12月,联合国多方努力下也门政府军与胡赛武装再读达成临时停火协议,联合国派遣观察员进入该地区监督。 2041:3月,也门政府军总部发生爆炸,伤亡惨重。政府军指责胡赛武装制造了这起爆炸,胡塞方面予以否认。双方关系再次紧张。但在联合国协调小组的磋商下,双方并没有发生武装冲突。次日,西方媒体公开了一张美国情报卫星拍摄的一艘疑似运送武器的伊朗货轮停靠在胡赛武装控制的港口的照片。沙特阿拉伯向联合国提交书,指责伊朗暗中支持胡赛武装破坏停火协议。伊朗矢口否认,并指责这是沙特和美国为了政治目的强加到伊朗头上的“莫须有”罪名,双方在安理会上争吵不休,两国关系进入低潮。 2042:5月,联合国调查组公布政府军遭袭调查报告。报告中称发生爆炸的是一枚伪装在卡车上的遥控重磅炸弹引发的。该炸弹属于俄制航空延时炸弹,而这种武器目前已在伊朗和叙利亚军队中服役多年。该报告遭到伊朗和叙利亚的强烈抗议,指责其是一份“受其他域外大国暗中歪曲的不公平报告”。同年7月,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和打击胡赛武装的决议草案,遭到伊朗的强烈抗议。次日,由沙特牵头联合海湾各君主国及埃及组成临时联合部队进入也门清缴胡赛武装。 2043:2月,临时联合部队在也门以支持恐怖主义为名枪杀当地什叶派领袖,引发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什叶派多数国不满。在什叶派的支持下。黎巴嫩将抗议书提交联合国,但未被受理。 4月上旬,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4国宣布在靠近科威特的波斯湾沿岸地区举行代号为“保卫先知”的军事演习,共有约4万兵力投入。演习引起了海湾君主国的高度关切,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4月下旬,一架满载沙特乘客的阿曼航空公司下属波音客机在波斯湾上空遭不明身份的导弹误击,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客机事件”。 5月初,客机事件持续发酵,沙特等海湾君主国突然宣布以伊朗等4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进入紧急战时状态。 5月下旬,海湾君主国与埃及在开罗举行战时合作会议,共同签订了《阿拉伯军事同盟协议条约》,建立协约军。同日,伊朗等4国经过磋商共同成立了联合军。 6月,协约军空军空袭了伊拉克北部边境的联合军导弹阵地,第六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