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1|回复: 0

越裔制作人谈种族,恐怖主义以及《反恐精英》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024
发表于 2017-5-23 1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8.jpg

  按:本文作者Kawika Guillermo原名Christopher B. Patterson,是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与创作系的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包括旅行文学,电子游戏以及新媒体在内的多个领域。此外,他本人还是一名小说作家。

  1999年,黎明(Minh Le,更为人所知的网名则是Gooseman)21岁。这一年,他和朋友一起制作了《反恐精英》,这个游戏迅速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网吧和游戏厅里流行起来,并由此成为了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子游戏之一。2000年,《反恐精英》被Valve收购,并在之后由Valve方面直接推出了三部续作:《反恐精英:零点行动》(Counter Strike: Condition Zero)、《反恐精英:起源》(Counter Strike: Source)、《反恐精英:全球攻势》(Counter Strike: Global Offensive)。《反恐精英》发布18年的时间里,这款游戏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参与到团队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之中,不少人甚至花费数以千计的小时在此类游戏之中——包括《光环》系列,《战地》系列以及最近的《守望先锋》。

  当我还是一个网吧常客的时候,我就开始受到黎明的吸引:他有着一个越南人的名字,但在各种访谈中他却从未提到过这点;而他的ID,Gooseman(鹅人)背后的卡通形象则是一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风格的牛仔。多年以来,我认为黎明很少谈自己的种族和族裔背景,而原因是因他为要融入当时的整个游戏社群:当提到你属于(少数)种族或性别的时候你或多或少会被歧视,因为这样的行为破坏了游戏社区的沉浸感,也有可能打破这种社群内的默契“魔法圈”。在做了大量调查之后,我意识到,他并不是不想谈自己的种族背景——只是采访他的人从来没有问过这个问题。我了解到,只是查阅资料未必能够回答我的种种疑问,各种答案需要从他这个人身上来解答。

  黎明的回答与他在其他访谈所表现中一样,坦诚而友善——反衬出他在完成《反恐精英》的时候是多么年轻(或者说“天真”)。《反恐精英》流行的日子正是“反恐战争”的年代,虽然游戏中扮演恐怖分子的一方(“匪”)里的角色并非全部都是阿拉伯恐怖分子,但游戏仍然某种程度上映照了当时在阿富汗以及伊拉克发生的反恐战。黎明并没有想到这款游戏引起了不少人关于恐怖主义的联想,实际上,是游戏社群推动了这一现象。譬如说,游戏初期唯一一张中东风格的地图“de_dust”(即国内玩家熟悉的“沙1”)实际上是玩家社群中的人上传的(当然,大多数地图都是),而黎明因为这张地图“太丑”而拒绝了很多次。虽然他本人对这张地图能否受到欢迎欢迎表示怀疑,但他目睹着它逐渐成为了游戏里最具人气的地图之一。即使在今天,如果你在搜索引擎里用“反恐精英”当关键词搜图的话,大多数相关图片都以沙1为背景。恐怖分子角色同样不只是对当时阿拉伯恐怖分子的影射。在2015年的SINFO大展上,黎明曾表示他曾经以《街头霸王“中的隆为原型设计了一个亚洲恐怖分子,但由于玩家们觉得这个角色有点像卢克·天行者而且长得“丑”,他又把这个角色删除了。

40.png

  此外,黎明的访谈中也透露着一些焦虑——同样作为亚裔人士,我对此感同身受。因为害怕自己的声音“过于青春“,黎明曾经让他的合作者杰夫·克利夫(Jess Cliffe)为游戏配音——这让我想到自己年轻时同样有这种感觉:害怕自己看起来太年轻,或者太娘娘腔。我一度为了“避开麻烦”,很难在一个充斥着白人,黑人以及拉丁裔的网吧里自在地呆下去。同时,我和黎明一样,认为自己所属的族群“与现实生活无关”。直到我来到亚洲几个国家地区生活过之后,我才意识到历史会不断重复(至少按照马克吐温的说法,会不断“回响”)。我和他都曾在韩国呆过,而我们同样是亚洲大陆上的游荡者——他回到过越南,而我在中国,夏威夷和菲律宾都呆过。而由于某些原因,我们都认为自己与那些通常会误伤别人的陌生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希望尽我所能描述与黎明的对话是多么令人舒服。这些不容易的问题(其中一些则特别愚蠢)。 他全部回答了这些问题,没有要求任何回报。

  以下是访谈全文:

  KG:本文作者Kawika Guillermo

  ML:黎明

  KG:感谢接受采访。我目前研究的方向是北美亚裔游戏开发者,而从一开始我就希望将你的故事纳入我的研究之中。然而,在大量搜索之后,我仍然没能找到关于你生活背景的故事。Reddit AMA(Ask me anything)活动的帖子中同样如此,我研究了200多条问答才发现你提了自己的种族背景。你认为这是因为游戏社群(对此敏感)的原因么?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呢?

  ML:我其实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不觉得会看我访谈的人关心我的种族或者国籍,而我自己也留意到很少有访谈关心这个问题。我猜大家都从我的名字里猜到我是越南人了吧。

  KG: 我第一次知道你对电子游戏的兴趣始于《河上救援》(River Rescue,一个1982年的游戏),在那个游戏里面,你要扮演美军,杀死越南士兵。为什么你喜欢这个游戏?《反恐》是对这个游戏的一种回应吗?

  ML: 嗯,其实我从小到大玩了不少越战游戏来的,这有点讽刺。《河上救援》或者《第一滴血》之类的东西还蛮吸引我的,我很喜欢动作类型的游戏,同时也没多想过这些游戏背后的政治内涵。那时候我很笑,也没有真的怎么考虑过越战之类的事情。实际上我去电影院看了《第一滴血》,还很喜欢它。我能够说服自己,这(越战)是关于过去的事情,与现在无关。越南战争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而我是在加拿大温哥华长大的,没有人真的说过这个。

41.jpg

  KG: 从多个你的访谈来看,我大概猜到你是1979年2岁的时候,和家人一起离开越南的(那年南越政府被北越打败,无数越南人逃离)。不过我没看到有多少媒体谈论过你的成功是基于一个“难民叙事”。实际上,当我在google上把你的名字和“难民”放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有。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越南裔和“难民”身份的?你有没有考虑过做一些政治色彩更浓厚的东西呢(这是目前不少独立游戏的一个潮流)?

  ML:我对自己的越南裔身份挺骄傲的。一些越南难民和我们一起移民到了加拿大,而我们在温哥华的越南社区也很紧密。在温哥华这样热情而又多元的城市长大其实很幸运。我目前还没想过做一些关于社会或是政治方面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太给自己找麻烦了。

42.jpg

  KG: 你一开始是因为“Gooseman”这个ID成名的,是什么让你更多地在网上使用自己的本名的呢?

  ML: 主要因为Gooseman来自一个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银河游侠》(Galaxy Rangers)。

  KG: 我很喜欢《反恐精英》,但我总觉得这个游戏其实影射了当时的反恐战争——虽然说9/11之前这款游戏就开始流行了。你怎么想到把注意力放在恐怖主义上的?

  ML: 主要因为我觉得反恐部队非常特别,而且很神秘。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而且有着最为精锐的武器和战略思路。这些东西一直都很吸引我。我其实不太关心恐怖分子什么的,说真的,我完全对他们没兴趣。但我得做些恐怖分子进去——这个游戏的主题就是反恐嘛。

  KG:你制作《反恐精英》的时候有想过直接把反恐部队与恐怖分子的战斗,变成美国人对中东人的战斗吗?恐怖分子是以阿拉伯人为原型的吗?

  ML: 我那时候很年轻啊,做恐怖分子的时候使用的也是媒体上常见的元素。我当时只觉得,做一些大家都认可的恐怖分子会让这个游戏更火。不过,当时我对这个游戏的影响想的太幼稚了,完全没有想过它会对中东的恐怖主义有什么影响。我觉得在一款表现恐怖主义的游戏里,表现出真实的恐怖主义其实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这会让你的游戏变得更有认知度,也更与现实中的事情结合。我敢打赌,要是我把游戏里的恐怖分子全部变成冰岛来的爱斯基摩人,这个游戏肯定没那么火。

  KG:看起来大家都觉得你是《反恐》的幕后大脑,而杰夫·克利夫则是负责配音那个——虽然他也参与了游戏设计。为什么当时你选择了他而不是你自己作为“《反恐》之声”呢?

  ML: 他的声音好多了。我当时的声音太“青春”了点。

  KG: 是什么让你决定搬去韩国参与《战术干预》(Tactical Intervention)系列的开发呢?你觉得韩国的游戏文化跟美国或者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么?

  ML: 他们对于PC游戏更有热情,而且游戏的社交属性更多吧。你可以在韩国任意一家网吧里,看到他们通过玩游戏建立了稳固的社交圈子。

  KG:我在访谈中看过,你对游戏的热爱是因为游戏是强调合作和沟通(以及乐趣)的团队运动。为什么这种游戏比其他类型的游戏——比如剧情为主线的游戏更吸引你呢?

  ML: 我喜欢玩游戏需要团队合作和快速反应时,肾上腺素上升的感觉。 我不喝咖啡,所以我认为这是我天然的high点。当我全天感到昏昏欲睡时,它可以帮助我保持专注。

43.jpg

  KG: 你认为越裔加拿大人(或者是非白人)这样的身份有影响到你对游戏的爱,或是去做游戏的意愿吗?

  ML: 我不这么觉得。我自己在加拿大温哥华长大,而我自认为自己很“北美”。我是被北美大众文化(电视节目,电影还有漫画)滋养长大的。我的所有朋友都有不同的背景,这也让我能从更多的视角去看更广大的世界。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日本动漫,《Amiga》或者《C64》这样的英国早期游戏文化,好莱坞电影甚至中国文化都影响着我。我觉得这些东西给了我非常全球化的观念,让我能从不同的国家吸收不同的养分。这也是我在《反恐精英》里加入包括英国特种空勤团(SAS)、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GIGN)等在内多个不同特种部队的原因。

  KG: 你和加里·纽曼(Gary Newman)一起做了《腐蚀》(Rust)这个游戏,而这个游戏里的一个机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每个玩家会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种族和性别,并且这一随机分配会和玩家的Steam ID绑定,同时不能更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游戏的制作过程中,你对这个决定有过什么样的影响呢?

  ML: 啊,我对这个决定什么影响都没有,这完全是加里个人的想法。我觉得他可能对所有游戏里的男性角色都是“白男”感到厌倦了。他希望《腐蚀》能够更像是真实生活。实际上我很喜欢这个机制,你去看看游戏的视频就知道了,你肯定能够体会到角色在其中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实际上这种感觉很奇怪啦,从小到大我打游戏的时候99%的可能性会选一个白男角色,而且我对此还满习惯的。实际上钥匙你让我在游戏里,在白男和亚裔男性之间选一个我会用的角色的话,我可能会犹豫下。

  KG: 感谢接受我的采访,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在《腐蚀》之后做了什么项目呢?你怎么看待《反恐精英》之后的各种发展和改变呢?

44.jpg

  ML:我实际上还在忙《腐蚀》的事情,这款游戏蛮多人玩的,我的日常工作很忙,不过也很享受啦。我之后就没有怎么关注过《反恐精英》社群的发展或是游戏的开发问题,因此对后面这个问题我没什么可以回答的。不过,我确实觉得《反恐精英》这样的游戏会一直在游戏界有它的地位,因为射击和团队合作始终是人们的一种天性吧。我也觉得恐怖主义是这样的游戏能够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所有人都知道恐怖主义,不少人则亲身体会到了恐怖主义的影响,因此,这样的游戏会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via:界面

3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4-4-19 17: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