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日本动漫游戏爱好者,就会发现在许多作品中,都有着“红蓝出CP”的现象。
比如《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明日香和凌波丽,《疯狂动物城》中的朱迪兔和狐尼克,《战国BASARA》里的真田幸村和伊达政宗;还有《fate/stay night》里的Archer和Lancer……
类似的设定自古以来数不胜数,而且以这两种颜色为主色调的人物性格差异较大,又往往处于针锋相对的位置,在爱好者眼中“打是亲骂是爱”,于是便有了“自古红蓝出CP”这段佳话。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作品中这两种颜色会如此频繁地同时出现,又代表着如此相似的含意呢?
这就要提到IP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人物设计。
人物设计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它是构建在心理学基础上,通过外形、配色、习惯、语言对人物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塑造,以求在受众心中易于识别并产生好感,进而实现传播目的,其中配色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探讨配色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成功案例。比如上图,对日本动画稍有了解的就知道这是《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初号机的配色。
紫色为主色调占比超过70%,绿色为次色调,而橙色占比极少处于点缀的位置。整个配色设计只用了三种颜色,色彩搭配不凌乱不冲突,识别度极高。这个配色设计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在IP设计上是一个经典案例。
打造如此经典的人物配色并非艺术家的创想,而是有着严格的学术原理做支撑。在日本动画制作中,有一个相关的工种叫做“色指定”,是为动画人物指定配色,也就是配色师。比如下图的《龙珠》人物孙悟天,就被指定了身体各部位的配色数据。确定好配色数据后,上色师就可以根据数据进行上色了。
想成为配色师一般都要经过相关学校培训,在日本专业的动漫学校中,人物配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下面笔者引用ichi-up.net的配色教学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一般来说,人物的颜色数越少,就越容易让观众留下印象。
如果人物本身并非现实中的职业或人物,颜色的数量可以尽量少,以三个为宜。其中面积最大的为主色调,占比约70%;占比位置其次的是次色调,占比约25%;最后是作为点缀的颜色,占比约5%(请参考下图)。比如初音未来,你一想起来就会记得她是一个浅绿色的少女,因为浅绿色就是她的主色调。
但是这里有一个例外:如果作品的现实感较强,配色的要求就没这么严格。比如描写高中生生活的漫画,由于日本高中生的制服都有指定颜色且统一着装,配色师就要从头发、饰物等方面为人物进行配色,以求人物特色鲜明,便于识别。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漫里的高中生往往拥有五颜六色的头发,比如描写高中生爱情故事的《伪恋》。
配色除了要少,要有占绝对大面积的主色调外,还有一些要求就是颜色不能凌乱,主色调和次色调不能是无缝相接的互补色。而我们所熟知的红绿大花棉袄把这两个缺点全占了,是反例中的代表。
如果掌握了配色的基础知识,我们就可以开始配色了。首先在颜色的选择上,我们要求配色能够有效地传达给观众人物的信息,让观众看到颜色不但能记得这是哪位人物,还能以最快速度了解人物的性格,而红蓝正是一对儿能带给观众不同感受的颜色。
“活泼、勇敢、热情”的红色与“沉稳、冷静、温柔”的蓝色就是我们对这两种颜色的普遍印象。在大部分人的联想中,红色代表炙热的火焰,蓝色代表清凉的水流,在生活中这些观念被不断加强,最终形成我们的普遍共识。
那么为什么日本动画中偏偏是红蓝主色调的人物频频出现呢?这其实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观众的年龄层越低、故事的虚构程度越高、推动剧情发展的人物越多,这种红蓝色调的对比就越明显。
至于理由,观众年龄越低对颜色就越敏感,也需要用颜色去协助观众记忆人物;故事虚构程度越高,就越可以使用虚构的战斗服、机甲来表现配色;重要人物越多就越需要颜色去做区分。
那么为什么是红蓝CP而不是其他颜色呢?这就考虑到剧情该怎么去推动。我们假设一个场景,超级战队的粉色女主角被抓,蓝色男配角说大家要冷静这是敌人的陷阱,红色主角说这哪儿行呢我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然后勇闯魔窟突破陷阱救出女主角感情升温,皆大欢喜。假如蓝色是主角,那故事要么进行不下去,要么男主角不会俘获女主角的芳心,这戏还怎么演?
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人物一般具有“勇敢、冲动、热情”这三要素,勇敢符合社会价值观,冲动让情节得以推动,热情让主人公收获友情,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动画的主角一般代表色都是红色,比如《One Piece》的主角路飞。此外,对于性格没那么强势的主角也会用橙色等较温和的暖色调,比如《火影忍者》的漩涡鸣人。
一个专业的配色师,即使不了解动画的剧情,也可以通过配色知道各个人物的性格,这就是配色的重大功劳。
via:东京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