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meRes原创/浔阳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Babe, It Just Ain’t Your Story》(别当真,这不是属于你的故事,以下简称DBI)是一款发行于2011的视觉小说游戏。它之所以能被我记住,是因为它采用了元叙事的方式来设计游戏,这与传统视觉小说的叙事方式有所差异。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游戏这一方式探讨互联网与现实社交中的隐私问题。2011年玩《DBI》的时候感觉它就像是对未来的一个论断——新生代的观点会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而变化。现在旧游重玩,不得不感慨其敏锐的洞察力。
《DBI》的背景设定在2027年的加拿大,故事从一名经历两次离婚的38岁中年男人John Rook开始讲起。处于中年危机的John Rook,无意间担任起11年级文学课的教师。John Rook所在的学校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台专属电脑,同时为其绑定校园社交网(名为AmieConnect)个人账号。教师同样配备了个人电脑,但他们能够通过电脑查询学生在Amie上发表的帖子,甚至是私人信息。
阅读学生帖子的过程,感觉有点像在偷窥个人隐私。虽然游戏采用了与其他日式视觉小说一样的演出形式,你需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Amie上的文字信息,但这仅限于Amie的离线阶段。Rook的故事并不等同于游戏所要阐述的故事,与此相反,他的作用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能够了解学生生活的设备而已。
Rock(也包括玩家)无法在Amie上与学生互动时,就会被视为自动离线。当Rock在课上教学、与学生交谈或者为学生提供建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游戏选项,选项的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在Amie上的表现,你了解的越多,作出正确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那些在Amie上的活跃程度远大于现实生活的学生尤为重要。
有时游戏会提示你尽快阅读那些未读信息,不过我建议你们可以尝试着忽略这些提示继续前进,以便于更清楚地了解到这一举措对游戏选项的影响,不过这样依赖游戏就彻底变成了Rook的个人故事。
在游戏最后一个章节剧情会出现巨大反转,并直指游戏主题——隐私。事实上,以Rook为代表的群体与学生这一新生代对于网络隐私的看法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游戏正是立足于这一点而设计的。对于Rook而言,查询学生发表在网络上的所有信息,尤其是个人隐私,这构成了侵犯行为。当Rook被聘用为教师时就已经被告知,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们能够窥视学生的隐私。然而当Rook真正面临这一问题时他却未将其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学生并没有拥有网络隐私的自觉性,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并不意味着他们拥有个人隐私,相反,他们只是通过网络发言让他人看到理想的自我。
《DBI》中了解学生隐私是推动游戏进展的重要内容,这种赤裸裸揭露隐私的粗暴手法令人心寒,它向人们表明了这么一个观点:新生代将伴随着社交网络媒体一起成长,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自身,都应该对孩子在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用等到游戏所预示的2027年,现在我们就能看到孩子与游戏中的学生有类似的行为与观点。相较于游戏中的孩子而言,他们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善于打造自己的网络角色。《DBI》或许是个老游戏,但其引起的思考却依旧不过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