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古老而又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是未知。——H.P.洛夫克拉夫特
H.P.洛夫克拉夫特
1937年3月15日,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在罗德岛州首府普罗维登斯逝世。
在去世的前两年,他时常承受着肠癌与营养不良的双重痛苦;和阿姨挤在狭窄的出租屋里、陷于贫病交加之中,更是令人苦闷而绝望的状况。
工业革命后繁华的美国都市
此时,世界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洪流之中;一战将工业与科学的力量推向了最顶峰,相对论的提出更是颠覆了人类对经典物理的认知。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一场覆盖20亿以上人口、2200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宏大战争正在酝酿之中。
然而,这一切都与蜷缩在冰冷小屋里的洛夫克拉夫特无关。
在美国,乃至全球,工人、科学家甚至是政客都在为科技发展而欢呼狂热,认为宇宙终究被我们踩在脚下的时候,这个男人却让大家冷静,去警惕未知的角落中不可名状之物。
因此,在洛夫克拉夫特在世时,他的读者寥寥无几。
醉心于创作的洛夫克拉夫特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但他也一定不会想到,在去世七十年之后,由他一手创作的“克苏鲁神话”会成为文学界最炙手可热的IP体系之一。而他个人,也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恐怖小说家”。
但此时,洛夫克拉夫特已经和他的造物们一起,沉睡在某个不可名状的世界中。愿他在光怪陆离的“门”中,不被支配者们惊扰安宁。
你以为那只是雨夜中的幻影?
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H.P.洛夫克拉夫特
克苏鲁体系
严格来说,克苏鲁神话体系是由洛夫克拉夫特打下基础,而收集整理则是其文友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所整理。
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
克苏鲁体系的核心是旧日支配者与外神。
事实上,外神也算在旧日支配者的范畴内;只是因为外神作为宇宙力量的具象化,远比一般的旧日支配者强大,因此才被拎出来另算。
德雷斯将克苏鲁体系中核心的“旧日支配者”与“外神”进行了再处理,并且丰富了它们的故事。
旧日支配者们与外神因在远古时代反叛古神而被禁锢,除奈亚拉托提普之外,均无法自由行动,但当繁星的位置正确之时,可以被咒语召唤到这个世界上来。
同时,所有旧日支配者都依其象征的水、火、风、地四元素分为四个阵营。其中,象征水与风的旧日支配者之间、以及象征火与地的旧日支配者之间互为对立,它们均将对方视为死敌。
这种分类虽然遭到了不断的批评与否定,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德雷斯让整个克苏鲁体系变得神话化、数值化起来,之前晦涩的认知也被极大的简化,为后世小说家们的发挥留足了余地。
在旧日支配者中,有几个名字代表着克苏鲁体系的顶尖所在:
阿撒托斯(Azathoth)——“万物之主”
旧日支配者与外神们的领袖,别名“盲目痴愚之神”、“原初混沌之源核”或“魔神之首”,有时也被称为“万物之主”,形象为黑暗、混沌的巨大不定形团块,置身于宇宙中央的宫殿之内。《魔兽世界》中的艾泽拉斯(Azeroth)大陆即来自于阿撒托斯的名字。
犹格·索托斯(Yog-Sothoth)——“万物归一者”
由阿撒托斯生出的“黑暗”、“无名之雾”和“混沌”中的“无名之雾”所生出,是时间和空间的支配者,三柱原神之一,别名又叫“门之钥”或“一生万物,万物归一者”。
它经常被视为仅次于阿撒托斯的至高存在,全知全视,并且与所有时间和时空连为一体。犹格·索托斯居于时空连续体之外,一般认为它不存在于这个宇宙和这个维度中,也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形象为聚集着的亿万个光辉球体。
《魔兽世界》中的古神之一尤格萨隆(Yogg-Saron)即来自于尤格索托斯的名字。
莎布·尼古拉丝(Shub-Niggurath)——“孕育千万子孙的森之黑山羊”
为由阿撒托斯生出的“黑暗”、“无名之雾”和“混沌”中的“黑暗”所生出,三柱原神之一,别名“黑暗丰穰之女神”、“至高母神”,也被称为“孕育千万子孙的森之黑山羊”。
这是一位拥超强生殖力的不可名状之物,形象大致为黑云般的巨大肉块,有着许多触手,以及滴着黏液的大嘴。曾繁殖出众多旧日支配者,还可以生出一种名为”黑暗子嗣“的怪物。
奈亚拉托提普(Nyarlathotep)——“伏行之混沌”
由万物之源阿撒托斯生出的三柱原神之一。奈亚拉托提普是外神们在地上的信使和代言人,它尤其服从于阿撒托斯。
不同于大多数的外神和旧日支配者,唯一可以在这个空间不会被削弱力量的一个,同时也是外来神中极少数表现出人类可理解的理性者。
奈亚拉托提普总是热衷于欺骗、诱惑人类,并以使人类陷入恐怖与绝望为其最高的喜悦。奈亚拉托提普的人类化身通常是一个皮肤黝黑,身形瘦高,面带爽朗笑容的男子。
在逢空万太所著轻小说《潜行吧!奈亚子》中,奈亚拉托提普以银发少女的形象出现。
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H.P.洛夫克拉夫特
CoC桌上游戏
克苏鲁体系不仅对后来的恐怖悬疑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游戏界也同样声名赫赫。受克苏鲁体系影响的电子游戏不胜枚举,也有诸多文章予以解释,这里不再赘述;本系列内容主要介绍克苏鲁的召唤(CoC)的桌上游戏。
在桌上角色扮演(TRPG)的世界中,龙与地下城(D&D规则)无疑是最为主流的游戏规则之一;而在非D&D规则中,CoC系统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定位于悬疑、推理、恐怖的角色扮演游戏,CoC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而克苏鲁体系中强调的核心“人类的渺小与无知”,也被完全的代入了游戏数值系统当中。
在CoC的规则中,挑战外神或是支配者、甚至公开战斗都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任务;你所对抗的,是一股能随时让你的San值归零的力量。但也因为如此,每个剧本中都散发着人性与智慧的光芒。传统的玩家与GM以“调查员”与“守秘人”的身份出现,为揭开谜题,存活下去而不断奋斗着。
在一个深邃、压抑与绝望的世界中,与同伴一起探索,解谜,并且活下去,最终获得真相——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
而在下面的内容中,笔者也将为大家介绍CoC规则的玩法与属性。就请跟随我们的脚步,逐步揭开克苏鲁神秘的面纱。
本期开始,笔者将从玩法、规则、数值等方面,为大家揭开《克苏鲁的召唤》桌上游戏的面纱。
在拉莱耶他的宫殿里,沉睡的克苏鲁等待做梦。——H.P.洛夫克拉夫特
玩家体系
作为一款TRPG,《克苏鲁的召唤》的游戏过程也由两种玩家构成。
守秘人(Keeper/KP):由一位玩家扮演“守秘人”的角色。“守秘人”通过现成的游戏模组或自创剧本(Scenarios)来主持整个游戏的过程。在整个游戏的进程中,守秘人将负责向其他玩家讲述他们所遇到的事件、描述环境并且扮演游戏中的各种NPC。
“各位捏快点”。
守秘人是整个游戏的核心。他不仅需要对游戏规则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以引导玩家从建立人物开始,直到游戏达成某一种结局;而且由于守秘人直接构架游戏环境,因此一次游戏是否有趣,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守秘人的公正与想象力。
当你扮演一位KP,享受作为造物者的快感的时候,重大的责任也就落在了你的肩上。
调查员(Investigators of the Unknown,Player Character/PC):除了守秘人之外,其他玩家扮演“调查员”角色。玩家可以选择扮演一个或者多个调查员来进行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努力的沉浸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你以为调查员是这样的?
作为游戏的参与者,调查员可以扮演自己的角色,也可以扮演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通常来说,扮演一个与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同的角色会更有意思。在游戏过程中,调查员们通过合作来解决谜题。因此,团队合作与保持自己的完全扮演是PC需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其实是这样的。
同时,TRPG的核心乐趣就是合作。在一次游戏的进程中,玩家之间的合作不仅包括调查员之间的合作,还包括与守秘人的合作。
虽然守秘人知道所有的细节与故事,但是游戏本来就是一次共同创作的过程。当调查员完全沉浸在游戏并且做出不同选择的时候,相信整个游戏将会非常有乐趣。
(当然遇到了刁民PC或者一心想把所有人弄死的KP就另说了……但我想,那时我们可以享受撕逼的乐趣。)
那永久沉睡的并非死者,在漫长而奇异的时光中,死亡亦有其终结。——H.P.洛夫克拉夫特
游戏目标
一般来说,《克苏鲁的召唤》游戏并没有胜负之分。更多意义上,它是一种群聚型娱乐活动。敌人与友善的伙伴都由中立立场的KP所控制,而PC们合作揭开谜题。
寻求解开谜题、追求恐惧的刺激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在剧本的紧张感与队友带来的安全感的交错之中,大部分人都能够享受游戏的趣味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克苏鲁的召唤》游戏中,大部分来自异世界的怪物都是坚不可摧的;甚至只要面对面就能让调查员掉SAN值(Sanity/理智,游戏的核心系统之一)。因此,通常的COC剧本都不提倡直接对抗,因为这很容易导致团灭。
别想了,你连眷族都A不过的。
如果玩过一些解谜游戏,相信你能够很快理解下面的游戏流程:
每个人都是从一脸懵懂的状态开始的。调查员首先需要探索并收集信息,知道自己“要找寻什么”;
随后通过与守秘人交流,分辨出正确信息,提炼线索;
最后与队友、友善的NPC合作,对抗神秘,解开谜题或者被干掉。
大多数情况下,你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谨慎前进。
我以前的猜想不过是人类永恒不变的思维定势的一个阶段:我们总会憎恨、恐惧和逃避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事物。——H.P.洛夫克拉夫特
准备阶段
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几样东西:
若干骰子(可以用在线骰子机器人或随机数生成器代替)
COC规则书(背熟了就可以不查了)
人物卡(捏人最棒了)
以及一众一起玩的同好(似乎不是东西?)
然后,就可以开始一场紧张刺激的《克苏鲁的召唤》桌上游戏了。
作者:黑羽
来源:游民星空
原地址:https://www.gamersky.com/zl/201907/120561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