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游戏策划,你一定遇到过,甚至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自己构思了一个非常精妙的玩法或者功能,兴冲冲地写好策划案、提好需求,结果开发评审中被告知,A太复杂了做不了,B和另外一个功能有冲突不能做,C的开发周期很长一个版本做不完,一通减肥瘦身,最后玩家玩到的就是个半成品,然后被疯狂吐槽。
更有甚者,还会出现D漏了与另一个模块有关联的部分,临近封版才发现,E这里没考虑到和另外一个功能的兼容性问题,上线了被发现有bug,那就不仅仅是被吐槽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实际上,游戏本质上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软件,尤其是体量大、功能多、玩法丰富的游戏,最典型的就是开放世界游戏。如果你是这样复杂游戏的策划,那么写策划案、提需求就不仅仅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否则就会出现上述ABCDE这样的问题。
那么本期《游门弄斧》,就让我们以原神里的寻宝罗盘为例,聊聊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游戏策划应该如何写案子、提需求。
www.bilibili.com/video/BV1Rx4y1r7zM/ 如何写出完备、可落地的游戏功能需求
模块化构思——先感性,再理性,再感性
首先我想问下大家,你觉得原神里的寻宝罗盘好用么?
其实游戏功能做出来不好用甚至有bug,90%的原因本质上都是在需求构思阶段就出了问题,只是策划不知道,等到后面被开发指出做不了,只能被砍得面目全非,甚至开发都没看出问题,最后产生更大的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有效的方法,一定是在构思需求、写策划案的阶段,就要尽量完备。而为了完备,策划就得知道自己这个可能看起来很简单的设计,到底与哪些模块有关,要和谁沟通收集信息。这个过程我称之为先感性、再理性、在感性。
首先要感性地想一想,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效果,实现什么目的。
例如我想给玩家一个工具,按一下就可以帮玩家指出距离自己最近的还没有开启的宝箱,一方面可以获得宝箱里的奖励,同时也是将区域探索度刷到100%的途径。
这个过程是十分感性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玩家游戏中找宝箱时烦躁、迷茫的“感觉”,预期的道具效果也非常模糊,并不存在客观上“最好”的方案。
但我必须要根据对这种“感觉”的体会和思考,给这个功能确定预期效果,以及边界条件,例如:
- 如何帮玩家标记这个宝箱?是地图标记,还是3D场景中标记,还是指向一个方向的一条线
- 需要区分宝箱类型么?宝箱有战斗的、解谜的、探索的,都要标记么
- 对宝箱的奖励有要求么?例如必须是和探索度/原石相关的宝箱,还是说只要他是一个宝箱,甚至不是宝箱,只要是一次性奖励就行?
这些问题我都需要在第一次感性思考中想清楚,别人是无法替我做决定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我的设计目的,即使知道了,对于这种感性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可能另一个人从感性上会觉得只要是奖励都应该提示,而我作为负责人得有自己的意见,这是我的工作职责,也是体现设计能力的地方。
实际上我也碰到过没想好这些就去找其他人“对需求”的情况,于是别人一个反问,自己一下就蒙住了,因为开始没想过,此时临时思考或者下意识的反应就很容易给出并不正确的结论。
然后需要再理性、客观地想一下,这个功能涉及到哪些模块,后续要跟谁沟通。
- 宝箱在场景里,由关卡策划负责摆放,那肯定和关卡策划有关
- 我确定了只和地图探索度、原石相关的宝箱,那需要和系统策划中负责地图探索度设计、原石投放相关的人聊聊
- 这个东西以一个随身小道具的形式提供给玩家使用,这种物品的使用方式和表现效果需要3C/道具策划参与
- 还要和负责道具逻辑实现的开发聊聊实现方案
你看,看起来只是一个做寻宝工具的需求,现在就已经牵扯到至少4类不同的人了,只有和这些人都聊过之后,我才有可能知道我的需求能不能做、怎么做、做出来会是一个什么效果。
到这里依然没有结束,我还得感性地脑补一下整个流程,把自己带入到玩家视角去使用这个道具,看看会不会有“完美情况”以外的“意外情况”。
- 首先是玩家拿到这个道具,这一上来就发现漏了一个点,这东西怎么给玩家?肯定不能是活动,那么是常驻的世界任务?还是玩家锻造合成?如果是锻造合成,那么配方如何获取,合成材料怎么定,这些需要再和系统策划聊一聊
- 然后玩家用了一下这个道具,此时有没有可能附近已经没有宝箱了?这样引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道具能搜索多远范围内的宝箱呢?这个问题需要再后续跟开发大哥聊一下
- 玩家用了这个道具,道具给出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足够明确么?会不会指向地下或者天上这种一眼不知道如何前进的地方呢?而无论是地图标记还是3D场景标记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我得再问下开发大哥,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可能的方案
总结一下,需求构思阶段,需要明确需求涉及到的功能模块和相关人员,并通过尽量完整全面的“脑补流程”,把可能存在的问题都罗列清楚,方便后续的沟通。
善于沟通——先小聊,再大聊,再小聊
经过前面的步骤,我已经尽可能把我自己能够想到的问题都罗列出来了,接下来就到了沟通的时间。
首先我要“小聊”,找到前面提到的每个模块的相关策划、开发,去确定有疑问的地方。
- 问关卡策划,宝箱的放置有没有什么说法,天上地下这种需要找到正确入口的宝箱有没有定位入口的方式
- 问系统策划,和探索度、原石相关的宝箱有哪些,有没有什么区分方法
- 问道具策划,这样的罗盘在使用过程有没有什么坑点
- 问道具开发能搜索到多远范围内的宝箱
小聊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专业的人,补充我的知识盲区。
对于大型游戏项目来说,没有谁能做到完全熟悉每一个游戏细节,因此当一个需求和某个模块相关时,就得找到对应的人去确定细节有没有问题,不能自己想当然。
例如在“小聊”中我就可能被告知。
- 关卡策划在配置过程中,不存在宝箱与出入口关联关系,只能知道宝箱在A洞穴中,但并不知道A洞穴的出入口在哪里
- 系统策划的设计是,所有以宝箱为外形的奖励,都是包含原石的,可以用这个方法区分
- 开发表示,“找宝箱”这个过程最简单的方案,只能找到玩家附近一定距离内已经加载的宝箱,玩家设备越差,这个范围越小,而且无法找到本来不存在,需要通过解谜或者任务才会刷出来的宝箱。
这些信息都是在沟通前仅凭我自己的知识无法知道的,而这些信息又会影响我对整个功能的设计。
不过幸好我提前进行了“小聊”,提前知道了这些信息,还有修改设计的余地,例如:
- 知道无法提供关于入口的提示,那么从引导性上,常驻3D场景标记>地图标记>方向指示线,可以考虑将标记宝箱的方式从指示线改为场景标记
- 知道简单版本的找宝箱方案无法找到解谜后才会刷出来的宝箱,那么找宝箱的方案就得替换,不能直接在已加载的场景里找,得从地图数据中找
然后是“大聊”,也就是开需求评审会。
需求评审会上所有与需求相关的人都会被召集,于是有的策划会认为这是聊细节的好时机,不需要自己跑上跑下,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就把前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留到需求评审会的时候才确定。
但这就会带来3个问题:
- 1是大量时间都是在1对1沟通,其他人干坐着,浪费大家时间
- 2是一旦需求复杂,细节一多,大家的耐心被消耗完了,越到后面的内容越容易出错,因为大家都不想聊了
- 3是如果会上发现之前的设计有问题,就只能靠下意识的反应修改需求,设计质量无法保证
所以,就和表白一样,需求评审会应该是胜利的仪式,而非冲锋的号角。
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处理不聚在一起就无法解决的问题,为了发现那些多个模块、多个功能之间互相耦合产生的隐藏问题。
例如:
- 关卡策划和系统策划聚一起之后才发现,虽然确实所有宝箱都提供原石,但是有的宝箱需要完成了某个任务才具备解锁条件,这种宝箱需要提示么?
- 关卡策划和开发聚在一起之后才发现,有的宝箱虽然只有1个,但解锁这个1个宝箱需要去N个地方还隔得老远,这种情况下要如何提示玩家?
- 道具策划听着听着说,有的宝箱解谜是依赖小道具的,而这个罗盘也是个小道具,岂不是玩家要一直来回切换?
实际上,复杂、大型的游戏里设计新功能最难的并不是设计功能本身,而是这个功能与太多其他功能有关联,且随着游戏内容越来越多,游戏复杂性越来越高,这种耦合性带来的麻烦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开发评审会的“大聊”就是为了尽量在进入开发阶段前,就把所有可能的问题、麻烦全都暴露出来,尽早进行评估、评审,避免做到一半,甚至功能上线了才发现,那时候就真的骑虎难下了。
其中有的问题和麻烦是当下无法解决的,例如小道具的切换,当前无法做到快速切换,但未来是可以增加相关功能的。
而有的问题甚至可能完全无法解决,例如宝箱的解锁条件太复杂,不是一个“寻宝罗盘”就能提示的,那么就需要用别的方式,例如通过支线任务引导,或者将其不计入探索度统计里。
但无论如何,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修正前面的设计。如果真的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或者困难,那需求该砍就得砍,不做了。
如果经过“大聊”确定可以做,那么就到了最后的“小聊”,也就是和每个部分相关的具体负责人聊实现细节。
- 道具怎么给到玩家,打造材料如何设计
- 怎么搜索宝箱,解谜后才生成的宝箱要通过什么方式查询,是否要增加配套的功能逻辑
- 发现宝箱后的提示方式是什么,找到和找不到的表现细节分别是什么
- …………
总结一下,对于游戏策划来说,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能不能高效地通过“小聊”“大聊”把功能需求相关的问题都搞清楚,是非常体现策划能力的。
另一方面,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不要把一大堆人拉上,结果讨论的全是2个人就能对清楚的内容,甚至是因为“觉得”某人“可能”相关就拉进群里/拉进会里,这些都是懒惰的表现。
知其所以然——拆分需求,了解原理,预留后手
沟通结束,就进入开发阶段了……吗?
其实不然,一些策划喜欢直接把复杂需求作为一个整体扔给开发,然后坐等开发完之后验收。但实际上,复杂的需求往往是可以拆分的,策划可以,也应当参与到拆分工作中。
这会有3方面的好处
第一、不再需要整个功能全部做好了才能验收,给优化、修改提供了时间
例如,找宝箱的功能做好了,但提示宝箱位置的功能还没做好,怎么办?
没关系,找宝箱功能在提需求时可以单独拆分成一个需求,要求能通过调试功能直接显示找到的宝箱的ID、坐标,这样就能单独验收这一个功能。
然后就可能发现,由于有的任务会影响场景,在某些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有的宝箱并不会显示出来。
由于发现及时,那么还有修改的空间,可以赶紧联系开发看看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如果等到提示宝箱位置的功能也做好了才开始验收,很可能就来不及改了。
第二,验收和测试时有更多手段测bug,提升测试效率
测试时我们往往希望针对某一种特殊情况进行单独的测试,但实际游戏中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想通过正常途径或者已有的调试工具凑出这种情况并不容易,此时就需要我们在拆分需求时预留好测试手段。
例如我想测试一个特殊地点的宝箱被标记在地图上时是什么效果,玩家在不同位置触发这个标记时是否都很容易找到过去的路。但搜索宝箱本身是找最近的宝箱,我换个位置可能就锁定到另一个宝箱上了。
以右下角为起点时,锁定到了右下角宝箱,而非想测试的宝箱
此时我就需要在拆分“标记宝箱位置”的功能时额外指出,我还需要一个接口,通过输入宝箱ID的方式来测试标记效果,避免“搜索”功能干扰我测试“标记”功能。
第三,当出现bug时,有更多的Debug手段定位问题
复杂、耦合功能的Debug往往是非常麻烦的,经常是出了问题不知道是哪个步骤错了,拉上一大堆人查来查去。
正常情况下查bug的工作确实与策划无关,合格的开发应当在代码中预埋相关的log用于查bug,但作为整个需求的发起者,策划也并非不能为此做贡献。
如果提前进行了功能拆分,也约定了调试接口和相关的log信息,当游戏中的实际表现与预期不符时,策划自己就能通过调试接口和log定位到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直接cue对应的开发。
例如测试提了个bug,说在某个位置使用罗盘没有任何反应,我在同样的位置先用“搜索最近宝箱”的接口,发现确实找到了宝箱信息,ID是114514,但用“标记宝箱位置”的接口无法标记出114514号宝箱的位置,那么显然问题就出在标记的部分,可以直接通知做这个功能的开发。
总结一下,一个复杂的需求在写策划案时,就应当拆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需求提出,并约定好验收、测试的接口和log信息,这会极大地提升整个需求的开发、验收、测试效率,是项目管理中非常常见的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型游戏项目中设计一个需求,不仅仅只是设计需求本身,而是一项包含了设计、沟通、实现、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很多策划会在工作中抱怨,自己精妙的游戏设计总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受挫,甚至与开发大哥产生矛盾,觉得是开发的水平不行、不重视。
但实际上,游戏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再好的设计,不考虑实现导致难以落地或者落地后出了问题,那也等于0。
而一名优秀的游戏策划,在提需求、写策划案时,就得多想、多聊、多思考,而不是事后因为忘了A、不知道B、没考虑到C、做不了D、没测到E,最后交给玩家一个阉割的不好用的甚至有bug的功能。
文/命运sniper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684909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