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来说,打游戏不算个健康向上的爱好,爱上游戏之后,要常常面对旁人“不务正业”的指责,有对象的人还要每天回答八次“选游戏还是选我”的问题。
而爱看游戏视频或游戏直播这件事就更难被周围人理解。旁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质疑:
看游戏视频?那为什么不看影视剧?游戏里的情节能比正经编剧写出的情节好看?
看视频,能比自己打游戏过瘾吗?
还以为你是看游戏里的高手过招或者攻略呢,结果就是看普通人玩啊,这能有什么意思?
这些“圈外人士”看不懂也不奇怪。从人们最直观的想法出发,游戏当然是用来玩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但游戏视频或游戏直播其实并不小众。早在 2014 年,游戏《我的世界》就成了视频网站 YouTube 上排名第二的搜索热词。 SuperData Research 预测 2016 全球游戏视频受众将达到 4.86 亿,到 2017 年将增长至 7.90 亿。据易观数据的统计, 2015 年中国游戏直播市场的规模在 1.1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16 年会有 2.1 亿元人民币。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热衷于看别人打游戏? Kill Screen 是一个游戏领域的传媒公司,他们针对这个现象总结了以下两个原因:
解释 1:我就是想安静地欣赏这个游戏
太投入的时候可能顾不上欣赏事物的魅力, Kill Screen 把这种现象叫做沉浸悖论。也就是说,有些情况下“沉浸程度”和“发现事物魅力的可能性”是负相关的。
游戏里的很多元素,比如画面、场景、音乐,都是精心设计、值得细细欣赏的。但在打打杀杀和激烈竞技的过程中玩家往往很紧张,无法 get 到这些美点。在看别人打游戏的过程中,人们自己没必要那么紧张,反而能注意到游戏的细节之美,得到跟打游戏不一样的乐趣,也不会辜负游戏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解释 2:对围观和评论的热爱同样适用于游戏领域
各种文化娱乐都是社会化的产物,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热衷于评论和诠释一切。想想日常生活中我们无论是阅读、观看影视,还是使用社交网络,都花了大把时间旁观或评论别人的行为和生活。看别人打游戏的过程也一样是在旁观和评论中满足这种需要。
比如在 Google 对游戏视频受众的调研中,只有 37% 的受众认为自己算是“游戏玩家”,对 YouTube 游戏视频受众来说,看这些视频的原因绝不仅仅是搜集信息或攻略,还有获取乐趣。
via:好奇心日报
相关阅读:创造游戏体验: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分析玩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