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67|回复: 0

揭开8大谣言 走近暴雪与战锤相爱相杀的真相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72
发表于 2017-1-5 11: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70105113820.png


  文/暴雪Boy_神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游戏圈流传起这样一则谣言,后者同时牵涉到电子游戏界的巨头暴雪和桌游界的巨头Games Workshop,脑洞之大阴谋论之深简直令人叹服:

  那一年暴雪是“战锤”的死粉,他们提出制作一款以“战锤40K”为背景的电脑游戏。然而“战锤”品牌持有者Games Workshop认为暴雪是一个长期跳票的公司。一贯讨厌美国人的腐国绅士觉得投资并冠名一款电脑游戏并不符合他们桌面游戏的销售与推广,反而会打击实体游戏的购买量。而且,当时的电脑游戏并不被大家看好。之前Games Workshop投资开发的电脑游戏《太空废船》并不卖座,这也侧面打击了GamesWorkshop对暴雪的信心。于是暴雪决定自己出品一款类似“战锤”或者“战锤40K”的游戏。于是乎《魔兽争霸》(仿造“战锤”)首款上市。接下来就是《星际争霸》(仿“战锤40K”),当然,暴雪没办法照搬所有的“战锤40K”种族(因为种族太多,要做平衡就很难了),所以只剩下你现在看到的三家,人类(星际陆战队和帝国卫队),神族(灵族和钛星人),虫族(泰伦虫族)。

  类似的观点被很多人奉为真理,时常能在同暴雪游戏或“战锤”及“战锤40K”相关的帖子留言中看到,不过,真相究竟如何呢?今天笔者就以此为引舍身为义,揭破所谓暴雪同“战锤”系列相爱相杀的真相。

暴雪Boy672.png
暴雪的诸多游戏大作在玩家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关于暴雪

  这就不用多介绍了,世界顶级的游戏厂商,出品了《星际争霸》系列、《魔兽争霸》系列、《暗黑破坏神》系列以及《守望先锋》等精品游戏。

  关于Games Workshop

  创建于1975年,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市,Games Workshop是一家老牌桌游公司,麾下最知名的桌游品牌共有三个,分别是“指环王”系列,奇幻与科幻混搭的“战锤40K”系列,以及纯正中世纪风奇幻的“战锤”(国内也译作“中古战锤”以同“战锤40K”作区分)系列。其中“战锤”系列(问世于1983年)和“战锤40K”系列(问世于1987年)系Games Workshop原创的品牌。

暴雪Boy1082.png
这个LOGO对很多游戏玩家而言已经不再陌生

  必要的科普完了,下面正式开始辟谣

  谣言之一

  ◎暴雪的《魔兽争霸》抄袭了GamesWorkshop的“战锤”系列。

  ●真相:

  只能说这个观点对了一小部分,据前《魔兽争霸》主创帕特里克·怀亚特(Patrick Wyatt)于2012年通过个人博客回忆,1994年初,也就是暴雪开始筹备《魔兽争霸》时,暴雪还只是个三流之上二流未满的小游戏公司,所以暴雪总裁艾伦·亚当姆(Allen Adham)就想到了从Games Workshop处购得“战锤”系列的游戏改编权,但其的真正目的是借助“战锤”系列那超人气的品牌号召力来快速打开市场,仅此而已。

  不过,同期暴雪还在为漫画巨头DC(没错,就是蝙蝠侠、超人等经典角色的创造者)打造两款面向主机的DC漫画主题改编动作游戏,开发过程中双方就IP品牌的问题闹出了很多不愉快,不想在《魔兽争霸》开发工作上被束手束脚的暴雪于是放弃了同Games Workshop的商业合作计划,选择为《魔兽争霸》自起炉灶。

  即便如此,《魔兽争霸》的开发成员仍在游戏概念艺术设定上大量参照了“战锤”系列。有关这点怀亚特并未否认。

暴雪Boy1686.png
《魔兽争霸》真正开启了“暴雪时代”,尽管该作在艺术设定上大量借鉴了“战锤”系列

  谣言之二


  ◎暴雪的《星际争霸》抄袭了GamesWorkshop的“战锤40K”系列。

  ●真相:

  很不幸,这完全是很多人(特别是锤粉)一厢情愿的想法。

暴雪Boy1913.png
“战锤40K”在设定上同时杂糅了科幻与奇幻,哥特幻想与太空歌剧

  暴雪在开发《星际争霸》时先后考虑过很多原型方案,包括同卢卡斯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星球大战》主题改编RTS,而据开发人员的回忆,《星际争霸》在设定上主要借鉴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再就是经典科幻电影《异形2》,特别是游戏里人族单位比如机枪兵与运输机驾驶员的很多台词就是直接从《异形2》里搬过来的。

  具体的证据还包括:虫族的设计理念和异形几乎一致,神族光明圣堂的闪电风暴和《星球大战》里西斯武士的原力闪电如出一辙,而暗黑圣堂与狂战士的能量剑几乎就是光剑的翻版,黑暗圣堂同光明圣堂的对立更是堪比《星球大战》里绝地武士与西斯武士的不共戴天。

暴雪Boy2323.png
《星际争霸》游戏里光明圣堂的闪电风暴

暴雪Boy2454.png
《星球大战》里的原力闪电

  此外,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是,《星际争霸》的编剧与概念艺术设计师克里斯·梅森(Chris Metzen)本人就是一个狂热的《星球大战》迷。

  顺便,“战锤40K”本身就是一个拾人牙慧而成的灵感大杂烩,它在设定上同样深受《星球大战》的影响。

  当然又有人拿出了其他证据来反驳,没关系,我们接下来会就这点继续讨论。

  谣言之三


  ◎暴雪找GamesWorkshop买游戏改编权时GamesWorkshop瞧不上暴雪,所以不给暴雪授权

  ●真相:

  其实在第一则辟谣里笔者就算作出回应了。如果暴雪要制作“战锤”或“战锤40K”主题改编游戏,它得主动找上GamesWorkshop公司,从后者处购买授权。试问如果有人上门给你送钱你会嫌自己够有钱而赶客么?!你不会,而Games Workshop公司更不会。

  非但如此,GamesWorkshop虽然从不涉足电子游戏制作——也就是开篇谣言里的“Games Workshop投资开发的电脑游戏《太空废船》”之说完全是瞎掰,但很早它就开始对外出售“战锤40K”系列和“战锤”系列的电子游戏改编授权,动机嘛,当然就是为了钱。

  第一款“战锤”改编电子游戏问世于1991年,而第一款“战锤40K”改编游戏问世于1992年,亦即那则谣言里的“一贯讨厌美国人的腐国绅士觉得投资并冠名一款电脑游戏并不符合他们桌面游戏的销售与推广,反而会打击实体游戏的购买量。而且,当时的电脑游戏并不被大家看好”之说法纯属扯淡。

  实际上,如前述从1991年起就已经有“中古战锤”系列及“战锤40K”系列改编电子游戏问世了。Games Workshop公司初期对于授权非常严格,大多数授权都给予了THQ。但是当THQ倒闭后,Games Workshop就不再严格控制授权了,不论是对方是大厂(比如EA)还是野鸡游戏工作室统统来者不拒,并且除了禁止被授权方直接开发“中古战锤”系列及“战锤40K”系列桌游的电子游戏版(GamesWorkshop不允许吃饭砸锅的事情发生)外就没啥特殊限制与要求,几乎等同于给钱就卖。

  再就是当时暴雪也确实没闯出啥名头——暴雪发迹是在1995年,也就是《魔兽争霸》正式发售后。

  但这并不意味着GamesWorkshop会像很多人所YY的那样对暴雪“爱理不理”然后暴雪再逆袭一出“让你高攀不起”,生意场上讲的就是在商言商,要知道Games Workshop的唯利是图在业内可谓“有口皆碑”。

  至于“然而GamesWorkshop认为暴雪是一个长期跳票的公司”所以给暴雪冷脸色看更是胡说八道,暴雪为追求白金品质(即每款游戏作品的保底销量超过100万份)而将游戏一改再改甚至推翻重来,不惜让游戏延期发售并以此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做法最早发源于开发《星际争霸》与《暗黑破坏神》期间,但那时候以“中古战锤”系列为原型的《魔兽争霸》系列之第二作《魔兽争霸2》已经发售并好评如潮,暴雪更一举成为顶级游戏厂商,说暴雪够格瞧不上Games Workshop倒还差不多。

  谣言之四


  ◎《星际争霸》里人族机枪兵抄袭了“战锤40K”系列宇宙里的星际陆战队

  ●真相:

  这也是荼毒甚广的谣言,至于支持者的论据主要包括:1,《星际争霸》里人族机枪兵的造型类似“战锤40K”系列宇宙里的星际陆战队,特别是两者的肩甲设计;2,某张《星际争霸》的早期开发版本截图显示人族机枪兵的英文名称叫Space Marine,和星际陆战队的英文叫法一致。

  先说第一点,我们上图:

暴雪Boy4010.png
图为“战锤40K”里的星际陆战队——圣血天使(Blood Angels)军团战士

暴雪Boy4163.png
《星际争霸2》里的机枪兵

暴雪Boy4288.png
《星际争霸》里机枪兵早期的造型

  你真的确定这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很像?虽然两者均穿戴外骨骼动力盔甲,但是“战锤40K”系列宇宙里的星际陆战队给人浓浓的中世纪哥特兼蒸汽朋克风,而《星际争霸》里的机枪兵却是强烈的未来科幻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其宇航员味十足的头盔设计),更不用提走傻大粗黑路线的外骨骼动力盔甲在科幻文艺作品里几乎是“路人装”般的存在,比如问世于1997年的RPG游戏《辐射》里玩家就有机会穿上T-51动力盔甲。

  再来说它们在外型上的共同特征亦即夸张抢眼的肩甲,但这在现实生活中也一点都不缺灵感素材,比如欧美民众喜闻乐见的橄榄球比赛里参赛者所穿的运动服:

暴雪Boy4680.png

  至于第二点,也就是所谓SpaceMarine的命名,所幸笔者手中恰巧有那张传闻中的《星际争霸》早期开发版本截图:

暴雪Boy4849.png

  截图中我们可以看见人族机枪兵此时的命名叫Terran Space Marine而不是正式版的Terran Marine

  但这又如何呢?SpaceMarine亦即星际陆战队在欧美科幻界早就是被用烂了的名词,泛指需要在其他星球登陆作战的兵种,它和如今大陆网文里随处可见的“修真者”、“异能者”一样平淡无奇。

  不过,却有人以此自行脑补YY出“暴雪因为《星际争霸》里机枪兵的Space Marine之命名而卷入到Games Workshop发起的版权纠纷官司中,最后被迫将机枪兵的名字改成了现在的Marine”的神论。别的不说,id公司在1993年推出的旷世FPS之作《毁灭战士》(DOOM)之主角Doomguy就被id设定成一位Space Marine,怎么没见Games Workshop跳出来找id的麻烦?

暴雪Boy5314.png
《毁灭战士》的主角Doomguy,他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Space Marine哟

  谣言之五


  ◎“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宇宙里的创世者(Xel'Naga/泰坦神)是参照了Games Workshop在“战锤”及“战锤40K”系列宇宙里提出来的“古圣”概念,再就是“星际争霸”宇宙里神族作为Xel'Naga的第一得意造物,这个设定是参照了“战锤”系列里的精灵族。

  ●真相:

  亲,你知道有多少神话传说乃至幻想文艺作品里存在神创万物的设定么?

  至于神族作为Xel'Naga的第一得意造物(亦即“Firstborn”),这个设定其实是脱胎自希腊神话。

  在希腊神话里,神创造人类的过程分成了不同时期,对应迥异的人种,分别是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其中黑铁是纯粹的凡人,而黄金族拥有近乎神的力量(现在该明白《圣斗士星矢》里圣斗士分级怎么来的了吧:)。《星际争霸》里神族的英文名为Protoss,Proto在希腊语中就是“第一个”的意思,暗自神族就是“星际争霸”宇宙里的黄金族(笔者可不是在说《英雄世纪》啦)。

暴雪Boy5875.png
《星际争霸》里的神族

暴雪Boy5998.png
“战锤40K“里的精灵族


  谣言之六


  ◎《星际争霸》里虫族参照了“战锤40K”系列宇宙里的泰伦虫族

  ●真相

  很不幸,《星际争霸》里的虫族和“战锤40K”宇宙里的泰伦虫族都参照了卡梅隆导演的经典科幻电影《异形2》。另外,完全建立在血肉之躯上的星际文明设定在欧美科幻界并不少见。

暴雪Boy6247.png
《星际争霸》里的虫族

暴雪Boy6370.png
“战锤40K”里的泰伦虫族

暴雪Boy6496.png
源自经典同名科幻电影里的异形

  谣言之七


  ◎暴雪的《魔兽争霸》除了“抄”过Games Workshop的“战锤”系列,还“抄”了Westwood的《沙丘魔堡2》。

  ●真相

  此点属实,当时《沙丘魔堡2》作为史上第一款RTS游戏火得不像话,暴雪就打起了跟风的心思(之前暴雪都是做一些动作冒险游戏),于是《魔兽争霸》应运而生,这一点同样通过前《魔兽争霸》的主创帕特里克·怀亚特在2012年发表的博文被予以证实,当然《魔兽争霸》也确实有很多独创性设计,比如允许玩家用鼠标一次性框选多名单位、引入多人对战模式等。

暴雪Boy6859.png
Westwood划时代的作品《沙丘魔堡2》启迪了暴雪

  尤为重要的是,暴雪就此和Westwood刚上了,只是Westwood遇人不淑,从了EA后在2003年被后者给无情抛弃。

  谣言之八


  ◎Westwood在2002年推出的FPS游戏《命令与征服:变节者》在创意上抄袭了暴雪那惨遭取消的游戏《星际争霸:幽灵》。

  ●真相

  《命令与征服:变节者》是一款基于Westwood经典RTS游戏“命令与征服”世界观打造的动作射击游戏(同时支持第一/第三人称视角),而巧的是《星际争霸:幽灵》也采用了类似的概念,并且《星际争霸:幽灵》主角就是后来大红大紫的金发靓妹诺娃。

暴雪Boy7249.png
《命令与征服:变节者》封面

暴雪Boy7375.png
《命令与征服:变节者》游戏截图

  不过,《命令与征服:变节者》首度公开曝光是在1998年,只是因为Westwood缺乏开发3D游戏的经验,所以这款游戏的制作过程一路磕磕绊绊,直到2002年才发售。至于《星际争霸:幽灵》的开发工作启动是在2001年,如果真要说这两者存在谁启迪了谁的情况,那也是《命令与征服:变节者》启迪了《星际争霸:幽灵》好不好?

暴雪Boy7660.png
《星际争霸:幽灵》截图
暴雪Boy7784.png
虽然《星际争霸:幽灵》惨遭取消,但其女主角诺娃却就此走红

  结语

  《星际争霸》系列、《魔兽争霸》系列乃至“战锤”和“战锤40K”系列都是响当当的游戏品牌,而对游戏厂商而言,有爱的玩家无疑是最难得可贵的财富,但有爱不等于无脑捧无脑吹,更不意味着要以讹传讹,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要做到爱与真理同行,而这才是真正的粉丝精神。

  相关阅读三度易名 浅谈“暴雪”背后的故事

via:爱玩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2-14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