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00|回复: 0

流淌着万智牌血液的《Artifact》,能吃下国内集换式卡牌游戏市场多少份额?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287
发表于 2018-3-27 09: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2日,Steam上出现了Valve自家卡牌游戏《Artifact》的商店页面。页面显示,此款卡牌游戏暂定的发售日期为2018年12月27日。根据多数外媒和玩家论坛透露的信息来看,《Artifact》很有可能是一款付费卡牌游戏。

《Artifact》这款游戏最早出现在2017年的ti7总决赛上——V社用一段仅有30秒长的短视频,吊足了当时所有玩家的胃口。目前,游戏试玩视频已经公开,这款以《DOTA2》世界观为背景的卡牌游戏正式被大众了解。


2017年ti7总决赛主持人Plott曾透露:“《Artifact》可以重现任何你在《DOTA2》中见到的场景。”根据已有的视频来看,玩家需要控制左中右三路的卡牌,而《DOTA2》的防御塔、河道等元素都出现在了《Artifact》当中;此外,《炉石传说》等卡牌游戏中常见的“费”、“魔法效果”等玩法都接连再次出现在了《Artifact》里面。

根据游戏的介绍,《Artifact》由卡牌游戏传奇设计师Richard Garfield和Valve合作开发,而Richard Garfield,正是《万智牌》的创始人,因此,《Artifact》流淌着纯正的集换式卡牌游戏血液。值得一提的是,玩家可以在steam 社区市场上购买和出售《Artifact》卡牌,这无疑符合集换式卡牌最为核心的玩法——淘换。《Artifact》的出现,或将是集换式卡牌25年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1.jpg
《万智牌》之父RichardGarfield

两极分化的海外舆论

笔者依稀记得,在去年的ti7舞台上,当V社那个半分钟长度的《Artifact》预告片最后冒出“Card Game”几个字时,台下观众失望的“降调哦”和惊喜的“升调啊”交相混杂,令人印象深刻。同样,《Artifact》在Youtube的试玩视频下面,海外玩家的评论再次两极分化。

2.jpg

“过于复杂”、“需要付费”、“游戏重心有失偏颇,太强调画面特效和《DOTA2》IP”……尽管《Artifact》的试玩视频只有5分钟,海外玩家依然指出了游戏中相当多的问题,狂热的V社“黑粉”甚至用“混乱邪恶结局”一词,以表示Valve推出卡牌游戏这一策略是有多么愚蠢。至于给出正面评价的玩家,则认为《Artifact》无论在特效还是玩法上都要由于现在的《炉石传说》和《巫师:昆特牌》。总体来说,虽然海外评论两极分化,但仅仅是《Artifact》在油管的5分钟试玩视频(发布者还是第三方),播放量在短短4天内就超过了15万——《Artifact》在海外的热度是相当高的。

有趣的是,虽然《Artifact》从ti7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传出任何消息,但依旧有电竞俱乐部对其保持相当大的关注热情。其中,素有“波兰雄鹰”之称的Virtus.pro,在今年2月1日正式解散《炉石传说》分部,还表示其中队员将转投《Artifact》项目。

3.jpg

欧美是集换式卡牌游戏输出要地

《Artifact》在海外保持着不错的热度,这不足为奇。毕竟,游戏来自于V社,质量有所保证;此外,欧美地区成熟的集换式卡牌游戏市场,也保证了《Artifact》能够瞬间爬上游戏“头条”。

Superdata的数据显示,早在2013年,全球集换式卡牌的市场规模就已经突破41亿美元,总营收较2012年增长32%;西方发达国家,为这一市场提供了大部分的收入来源。2013年,PC端游戏已经成熟,移动端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西方的集换式卡牌游戏还处在从传统PC端向移动端过渡的趋势当中。但是,设备限制并不影响集换式卡牌游戏在西方的市场热度:美国14亿美元、英国1.8亿美元、德国2.37亿美元……不仅是收入巨额,游戏种类也层出不穷,《炉石传说》、《巴哈姆特之怒》、《上古卷轴:传奇》、《巫师:昆特牌》……西方集换式卡牌市场在这两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并持续至今。

4.jpg
《巫师:昆特牌》

可以说,集换式卡牌玩法是西方人最为习惯,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游戏玩法。当然,这一游戏观念的建立,要得益于Richard Garfield在1993年设计的《万智牌》这一集换式卡牌始祖的出现。此后二十多年,人们在各大游戏中都能找到《万智牌》卡牌玩法及其衍生产物,《巫师》系列中的昆特牌,甚至是steam平台中的卡牌玩法,都是其中的典型。

5.jpg

这种卡牌游戏在西方也被重大比赛接纳为正式比赛项目。2017年,《巫师:昆特牌》与ESL合作,在波兰城市卡托维兹的ESL竞技场正式举办了第一届“昆特牌”比赛——《昆特挑战杯》。这场比赛虽然只有8名选手参加,但无论是这场锦标赛,还是《巫师:昆特牌》游戏,都是西方大批玩家强烈呼吁下的产物。“《巫师》玩家说,要有昆特牌,于是便有了《巫师:昆特牌》。”CD PROJEKT RED的合作创始人Marcin Iwiński如此说道。

《Artifact》在国内又将如何?

西方是集换式卡牌游戏的热土,《Artifact》能火自在情理之中。但是,相对于海外各路“黑粉”的乐此不疲,国内游戏市场环境就完全不同——国内游戏市场远比海外市场来得“简单直接”。

上面说到,西方人热衷于集换式卡牌游戏,这些玩家既有《万智牌》游戏的童年积累,又有线上线下皆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买卡换卡两不误。但是中国市场截然不同,中国游戏市场真正起步于网络游戏时代,因此国内游戏市场不存在依靠一两款“始祖级”游戏进行“游戏开智”的这种相对麻烦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买方市场:无论是国产游戏还是海外游戏,都随着网络的普及而迅速充斥国内市场,玩家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6.jpg
曾经的《刀塔传奇》将国内养成类卡牌游戏带向顶峰

因此,中国游戏市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国玩家当然喜欢卡牌游戏,但是大多数玩家喜欢的是另一种卡牌游戏,即养成类卡牌游戏。氪金、数值、升级,多年受到“传奇类RPG”思维影响的国内玩家,更加接受这种卡牌玩法。靠“一张一张淘、一张一张换”为核心玩法的《万智牌》游戏,在国内难以无法成为大众游戏。国内某《万智牌》员工曾说:“万智牌在国内的增长其实还是很迅速的,线下也有很多店家推广赛事……但是万智牌终究是个小众游戏,其自身素质决定其就是个圈子游戏。”

当然,国内《炉石传说》是个特例。不像欧美其他卡牌游戏在国内市场的尴尬处境,《炉石传说》依靠《魔兽》这一超高人气的游戏IP,以及自身妥当的运营路线而获得了成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炉石传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换式卡牌,玩家只能通过氪金的方式获得卡片,且不能相互交换;此外,《炉石传说》说到底还是一款靠一两张卡奠定局势的游戏,运气成分占据了很大比重,这一点也特别迎合国内玩家口味。

7.jpg
《炉石传说》获取卡片的唯一方式:开卡包

或许,《炉石传说》的成功,对于Valve来说有点扎眼,尽管V社对“《Artifact》是否就是拿来针对《炉石传说》”这一问题保持缄默。事实是,《Artifact》出现的第一时间,就已经有人拿它和《炉石传说》比来比去:都是端游IP的衍生产物、都是1V1的卡牌竞技游戏、面对的用户群体也都高度重合……不过,笔者看来,虽然目前就《Artifact》而言,能聊的东西还太少,但是《Artifact》跟《炉石传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其集换式的玩法。集换式玩法,这种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的卡牌游戏模式,在国内依旧是个相对新兴的玩法;《Artifact》的目标用户很大程度上是《DOTA2》玩家,而《DOTA2》玩家和《万智牌》玩家的用户重合度,又能有多高呢?

V社表示,《Artifact》将在2018年年底正式上线。不过,根据V社一贯的做事风格来看,玩家想要接触到《Artifact》,并不会等太长时间。由于《Artifact》是一款多人在线游戏,因此想在中国市场登陆,这款游戏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本地化过程。前人《万智牌》越做越小,同行《炉石传说》一家独大,《Artifact》要在国内站稳脚跟,尽管有着《DOTA2》IP加持和集换式玩法的巨大诱惑,其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其实还是相当凶险的。

via:游戏智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4-29 14: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