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56|回复: 0

2017年Steam游戏创收43亿美元,$30、$60游戏最吃香

[复制链接]

8364

主题

85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833
发表于 2018-4-9 1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统计平台SteamSpy此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创始人Sergey Galyonkin表示:“2017年Steam上的游戏创收43亿美元。不过这仅仅统计了游戏本体的销售情况,未包括DLC、游戏内部微交易等。” Galyonkin表示,如果把这些计算在内的话,这一数据可能突破50亿美元。

00.jpg

Steam现如今注册用户2.91亿,其中有6300万用户是在2017年新增的,占总数的22%。过去两周,Steam的平均活跃用户数约5700万,31%的活跃用户是2017年新注册的。Galyonkin表示这一数字虽然还比不过《我的世界》或《英雄联盟》,但依旧十分可观。

虽然Steam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但Galyonkin称新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偏低。长期用户所拥有的游戏数量的中位数是2,平均数为10.8,而2017年的新增用户仅持有一款游戏。Galyonkin称这是由于2017年的新增用户多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此外,过去五年中,Steam上使用次数增长最快的标签是“dinosaurs(恐龙)”,其次是 “conspiracy(阴谋)”,“Team-based”和“PVE”在同期游戏中下滑程度最大。

在2017年,Steam上总共发布了7696款游戏,占总数的39%(总数21406),2016年是4207款,2015年是2964款,2014年是1772款,2013年仅有565款。销售排行前100的游戏占据了Steam总收入的50%,这意味着0.5%的游戏提供了超过50%的收入。

SteamSpy2.jpg

近日,Galyonkin在查看Steam的监控数据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些有趣的情况。

人们一直以为Steam上最畅销的游戏是那些定价在10美元左右的游戏,但事实上,Steam上收入最高的游戏定价为30美元(占全年收入的25.56%)和60美元(占全年收入的18.49%)。

由于《绝地求生》的出现是个特例,所以Galyonkin并未将其统计在内。以下是各价位收入情况统计表,图2未包括《绝地求生》。

图1.jpeg

图2.jpeg

Galyonkin在文章中写道:“令人意外的是,低价游戏赚不了多少钱,玩家倾向于购买那些昂贵的高质量作品,” 根据Galyonkin所给出的数据,Steam上游戏定价的中位数是5.99美元(非平均数),作为比较,Steam上独立游戏定价的中位数是3.99美元,2017年Steam上发布的独立游戏的定价中位数是2.99美元。

“游戏定价变得越来越畸形,这对于App Store来说也是一样的。” Galyonkin写道,“‘零’售价竞争已经开始了。”

以下是收入前十的游戏详细数据:

游戏名--下载量--营收情况

1.绝地求生 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  --27,795,000 - 6亿美元
2.反恐精英:全球攻势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1254.7万 - 1.2亿美元
3.侠盗猎车手5Grand Theft Auto V Grand Theft Auto V--3,462,000 - 8300万美元
4.使命召唤:二战Call of Duty: WWII --840000 - 4100万美元
5. 文明6Sid Meier's Civizlation VI -- 1,134,000 -- 3900万美元
6.巫师3The Witcher 3: Wild Hunt -- 1,895,000,380万美元
7.神界:原罪2Divinity: Original Sin 2 -- 1,004,000 - 3700万美元
8. 幽灵行动:荒野Ghost Recon Wildlands -- 830,000 - 3300万美元
9.全面战争:战锤2Total War: Warhammer II -- 643,000 - 3200万美元
10.中土世界:战争之影 Middle-earth: Shadow of War-- 69.7万 - 3亿美元

00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7-9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