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78|回复: 0

手游十年盘点(1) 1998-2003 贪食蛇后的塞班时代

[复制链接]

8717

主题

878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952
发表于 2018-6-27 1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不肯当记者


与十年端游乃至五年页游各风骚一段时间不一样,手机游戏以超出“摩尔定律”的速度在不断迭代当前效益最高的发行策略。当我们都在追求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和游戏设计才能获得更好收益的时候,其实往往更注重结合用户需求关注市场营销双向结果的企业和产品尝到了每次变革的风口红利。如同革掉方便面的并不是更为高端的热气小火锅,而是外卖APP!

在下面关于手机游戏年代的盘点中,你会发现从早期的5年一个时代逐渐演变成1年甚至几个月就有一次巨大的变革,而在这个浪潮中许多曾经关于成功发行策略的坚持成为了自己的绊脚石,如何通过市场营销的角度去挖掘下一个风口对很多公司而言也许不是机会,而是生存本身!

1998-2003 免费的贪食蛇后的塞班时代

在智能机还未正式出现之前我们看到过手机设计百家争鸣的时代,诺基亚6610至今已有超过4亿部手机推向过市场,而其中《贪食蛇》可谓是其得意之作,当时超过3000亿美元的市值和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其对设备上的游戏仅仅看待为附赠品未考虑过盈利。虽然最早的智能手机系统塞班(Symbian)诞生于1998年,但把智能手机游戏大规模推向市场的是2002年诺基亚推出的N-Gage,看起外观就知道这觉得是一款与游戏有相当密切关系的设备,并且首次提出了游戏下载市场的概念“N-Gage平台”,而中国最早的手机游戏开发团队则大多出自那个时代黄埔军校。但,由于网络建设还在初级阶段,用户对于智能设备的需求并不强烈导致虽然期间还是不乏一些诸如FIFA、实况、狂野飙车等经典游戏,但显然并不足够具备如今强大的盈利能力。坦率的说,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游戏都是作为“附加增值赠品”而存在,这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快速结束也同时是塞班除了技术本身被最终淘汰的重要因素。

微信图片_20180627145753.jpg

(图一 相对于后来升级版的QD,笔者更喜欢早点的这款GAGE的手感)


对开发者不友好对使用者更是如此

在巨大出货量基础上NOKIA似乎坚持认为手机就应该摔不坏、信号好(这也是它之前相对摩多罗拉更为被消费者接受的因素)。因此在塞班系统的设定上更多考虑的是安全性,功能性,至于使用体验从S60时代的复杂的签名授权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为了狙击盗版应用的泛滥他们自己如同在吃独丸。事实上,即便到了后面文章要提到的其它时代的2007年塞班依然有着6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在用手机是打着NOKIA标识的。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用户关于塞班手机的刷系统和安装都在靠他人,即便价格在当时过3000元最火爆的N73许多人买来都只是搞明白了如何听歌。要知道这是一个有着220MHz的ARM9 CPU、机身内存128MB ROM和64MB RAM、320万像素的旗舰。

微信图片_20180627145800.jpg

(图二:N73 3500元的售价配置的可是蔡司的镜头)


其实当时并不是没有其他的手机操作系统,比较知名的有Windows Mobile,以及我很喜欢黑莓的BlackBerry OS,但老口碑强大的铺货量和可选种类以及价格优势上,让用户还是习惯性的选择了塞班阵营。

同样对于开发者而言对比JAVA,在官方坚持使用微内核架构、严控内存泄漏、抢占多任务调度外加拥有自己一套完整的C++开发架构,几乎把很多新开发者挡在了门外。(公司领导曾公开表示“没有资源的人若想自行开发将非常困难,而开发和维护成本也很高。”)更为可怕的是,其机型异常的多,而其适配调试竟然夸张到除了屏幕分辨率之外,还有键盘、扬声器、相机甚至闪光灯。

除此以外对于现在开发者难以想象的时候,在2011年塞班宣布不再更新之前。市面上居然同时存在四种无法互相通用的系统,分别是S60、S80、S90、UIQ(还有被淘汰的S40未计算),尽管代码可以复用,但是开发者必须同时完成不同系统上的界面开发,这个直接阻碍了其应用的全平台普及。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苹果发布的时候塞班已经拥有一万款应用,但这其实来自自己7年积累,而APP STORE只用了一年就完成了超越。

关于应用商店

对于大陆那个时代的塞班用户而言,没有一点智能设备使用基础和专研精神几乎是没有办法体验智能的。对笔者而言当我第一次在QD上下载了红白机的模拟器,并打开超级玛丽的时候我的同学都以为我拥有一台顶级配置的手机,你很难想象安卓是在2009年才推出了自己的OVI STORE。但很快就没落并宣布关闭了。

微信图片_20180627145803.jpg

(图三 这一代已经很像苹果商店了,但是还是脱离不了欧美系在版面设计上的不讲究)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景个人认为还是跟诺基亚仅仅定位于自己是硬件销售者有关,关于软件的生态他们说不上不屑但至少没有深度考虑过,在坚持安全稳定低配高效的基础上,不仅降低了用户更换手机的频次,同时在一个没有完整收益生态链的前提,把大部分第三方开发者关在了门外,最终伙伴越来越少而游戏应用也逐渐落伍。

对此其公司领导人克利福德在回顾中提到:“不幸的是,三方面问题影响了塞班的发展。首先,塞班收取授权费(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其次,塞班缺少随系统一起开发、统一而完整的的界面。第三,应用和生态系统社区呈现碎片化。”他同时表示:“我们希望能控制后两个方面,但手机厂商为了自身利益而坚持自主权,因为它们将其视作各自产品和公司的差异化元素。因此它们自行开发,而不是让我们随系统一并开发,从而创造类似苹果的统一用户体验,使塞班在面对Android、苹果和RIM竞争的情况下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高端到低端的细分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塞班代表的是诸如黑莓那样的高端市场,如果咱们再挖掘为什么塞班会如此高冷的根源你会发现相对于Android和IOS发源于计算机行业,事实上塞班的许多理念是源自90年代个人PDA(最早的手持平板)。因此,其本身更多考虑的是商务层面的体验,尤其是在触控和多程序切换上,他们的设计都是点状的,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当开发者需要不断适用用户需求的时候,则不得已不断去触碰这个系统的易用天花板,最终变得臃肿且失控。

在其末期管理者也意识到自己相当于另外两大系统必须在开发授权和应用市场有极大的举措——开源,取消授权费,设计QT软件层增加跨平台移植的易用性,甚至提供API让即便只有5款应用的第三方可以创建自己的迷你商店,并且还利用塞班基金会协助销售。但用户走了就是走了,毕竟没有谁需要同时在不同平台系统上拥有同样的移动应用。

2010年10月爱立信和三星不再合作,2011年诺基亚放弃塞班系统投奔Windows Phone阵营。但一个小决定又让诺基亚的故事拥有了新的想象空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塞班第一个应该消亡的是早起S40系统的时候,100美元的手机领域让诺基亚尝到了甜头。

也许是考虑到在应用市场的布局并不是自己的强势,诺基亚推出几乎可以跟老式JAVA功能机接近的S40系列产品,就这样在行业普遍表示看不懂的同时,似乎一直被我们忽视的一类消费者毫不在意,并在当季度疯狂售出8000万部S40和S30系统的手机,在每部售价约为31英镑的基础上,诺基亚瞬间获得了25亿英镑的销售数据,即便最不被看好的应用下载方面在诺基亚应用商店的10亿次下载中,S401??每天1500万的下载次数占据其中42%!

微信图片_20180627145804.jpg

(图四 从网站上搜索的热卖S40手机,很多淘宝的描述是备用机)


兴许相当于发达甚至发展中国家,每十个月要换一次智能手机不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半的用户是没有手机的。如今S40被诺基亚看做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并帮助诺基亚把全球出机量提升到了15亿。但,笔者并没有对这个思路表示太大乐观,这个感觉就跟游戏行业许多领导被一时的数据冲昏了头脑而没有更大局的去看整个市场和竞品的发展,确实100美元以内的手机有其独特的购买人群,但事实上随着安卓超高速的迭代其低端机的售价也从早前的150美元可以控制在一个极低的销售区间。当然,相对与封闭甚至苛刻的开发背景限制了S40的第三方应用的同时,也使得这个系统目前的安全和稳定性由于几乎市面上所有的系统。从市场角度而言如果其主打 用户是首次购买手机用、仅仅需要基础诸如音乐视频功能、对高端智能机使用和安全有顾虑的用户而言,即便安卓设备降低到100美元以内,但面对恐怖的应用捆绑和频繁的推送,以及因为系统没有明确界限导致什么应用都能装,确实诺基亚这种接近于功能机的设定似乎更有自己独特的市场。

章内小结:诺基亚塞班的出现,确实是顺势而为的,一方面霸主地位的诺基亚确实有机会和有能力在移动智能设备上有所作为的,而事实上确实塞班领导了整个智能机五年以上,但由于这个业务的前身分别来自诺基亚摔不坏和PDA很商务的基础,所以在整个场景设计之初是没有那么多的考虑过娱乐以及游戏的出现的。(我个人仅认为GAGE不过是他们细分用户的一次尝试绝非战略)事实上,诺基亚似乎始终没有想好是打造一个闭环的商业体系,还是开源共享的开发逻辑,在左右摇摆不定的过程中,消费者和合作伙伴都吃不准他们的目的。可以说,对市场营销本质的不理解、不在乎让其距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越来越远——在系统适配用户还是用户适配系统这道是非题上,诺基亚选择了后者,兴许无法判断对错,但现实是塞班的现在就是现在应该有的样子了!

via:公众号“不肯当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4-28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