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了十分钟就再也玩不下去的游戏,是《塞尔达传说》的初代。
作为Nintendo Switch会员的免费游戏,《塞尔达传说》初代在几个月前登陆了Switch,原本对它兴致勃勃的我却被游戏的难度和简陋的画面劝退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畅玩了一百多个小时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塞尔达传说》初代于1986年2月21日发售,距离系列最新作《旷野之息》发售已经过去了30多年。
也难怪很多玩家会将“类塞尔达”游戏几乎定义成了“类旷野之息”。
今年E3的展前发布会上,育碧公布了一款由《刺客信条:奥德赛》原班人马打造的新游戏《渡神纪》。
一看到画面就有玩家开始冷嘲热讽:“是你吗?塞尔达?”
而育碧魁北克工作室的制作人面对外媒Kotaku的质疑则是表示惊讶,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实际上包括《原神》和《海之号角》在内,其实相比于塞尔达,大部分玩家将其与之对比的还是系列的最新作《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低多边形的动画渲染让他们更加相似(来源见水印)
那“类塞尔达”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呢?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起来贴吧有一个“塞尔达到底是什么类型游戏?”的问题。
如果让我回答《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是什么类型也许很简单,但是说起塞尔达,它可是在30年里有众多作品的系列游戏。
横板、俯视角、平台跳跃再到开放世界,从塞尔达的进化史似乎就能看出电子游戏的发展轨迹。
难怪会有人说它是“万物起源”
初代的《塞尔达传说》虽然现在看来非常简陋,但在那个时代,马力欧那种平台跳跃游戏才是主流玩法。
初代“塞尔达传说”只是副标题,主标题是“海拉鲁幻想”
要知道那是1986年,什么开箱子、打怪、在各个地图上探索、解谜都是当时其在游戏中不敢想象的元素。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塞尔达传说:众神的三角力量》,它的意义在于之后的塞尔达系列中的很多设定都来源于这部作品。
塞尔达无双里大妖精调戏林克
包括“妖精之泉”,神庙中的弓箭和炸弹的应用,冰与火等RPG游戏中的元素等等都一直延续到了《旷野之息》。
另外这款游戏的英文名叫做A Link to the Past,双关作用的“Link”也是林克首次出现在游戏的标题中。
《众神的三角力量》2003年在GBA上推出了新增多人联机内容的复刻版,有兴趣的玩家可以体验一下。
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塞尔达,也是我玩的第一部塞尔达作品是《塞尔达传说:时之笛》。
《时之笛》有多厉害呢?
同时期的3D游戏有《最终幻想7》、《生化危机1》,体验过的玩家一定知道,这两款游戏在3D视角的切换处理很奇怪,简单来说玩家并不能自由操控视角而是根据预设好的角度来观看场景。
而《时之笛》已经做到了360度无死角的观察海拉鲁,并且开创了对敌人锁定和非锁定两种操作模式。
此后的塞尔达系列作品不管是《黄昏公主》《天空之剑》或者是《风之杖》,很难讲他们不好玩,但也谈不上是神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直到WiiU/Switch上《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出现,《旷野之息》这次挑战了开放世界的玩法,给玩家描绘了一个更加活灵活现的海拉鲁。
其实早期塞尔达的宣传图就有登高望远的场景,只是当时没有现在的技术力去展现。
说了这么多,回到我们原来的问题:什么是“类塞尔达”?
在30年的变迁中,游戏玩法在不断做着改变和尝试,并且不管是时之笛的3D还是旷野之息的开放世界,都让玩家感受到了领先业界的一大步。
但始终有一些东西是塞尔达一直不曾改变的。
那就是游戏的核心玩法:冒险探索、迷宫解谜,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却总能让玩家不断地发出“原来这个游戏还可以这样”的感叹。
或许这样的感叹还将继续,今年的E3任天堂公布了《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的续作正在制作中。
这一次,它又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作者:杰克威胁
来源:BB姬
原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8mjHgMlqYczz-_K5l5oxY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