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游戏领域频频出现北欧神话题材的作品,比如去年11月育碧发售的《刺客信条 英灵殿》,2月时完成steam畅销榜8连冠的《英灵神殿》,和8月又跑到畅销榜上的《米德加德部落》。
而再往前5月20号的网易游戏发布会上,也公布了一款名为《代号:诸神黄昏》的北欧题材的开放世界MMO游戏。
我比较好奇,北欧神话这个小众题材有在扩圈吗?
然后我去看了一下百度指数,蓝色是北欧神话,绿色是我们的老朋友克苏鲁神话:
看来在国内,比起日益兴起的克苏鲁,北欧神话依旧小众。
当前声量才只是克苏鲁的三分之一。
我又去看了一下谷歌的全球指数,蓝色是北欧神话,红色是克苏鲁:
咦,这么看起来,从15年至今北欧神话在全球的声量还是有在涨的,而且到最近已经快要接近克苏鲁的声量了。
如果再看仅美国的搜索指数,则会发现北欧神话的声量已经超过克苏鲁了。
稍微罗列了一下北欧神话题材,声量比较大的一些作品:
也会感觉到北欧神话题材的作品确实是从近两年开始才越来越多的,而目前主要的消费市场还是在海外。
对比一下先前制作的克苏鲁神话在国内的传播路径:
北欧神话题材现在在国内的处境,可能对标克苏鲁还处于04年~15年阶段,主要是海外作品在输出,缺乏国内自产的题材作品。
看来北欧神话要在国内破圈,可能还有很长路要走。
但在敬请期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先从北欧神话题材本身的内容设定、传达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来看看这个题材的特点,判断一下它吸引年轻人的潜力。
先说一下,我只是在每天吃早餐的时间用听书的方式听完的北欧神话,
接下去我要讲的特点是归纳提炼后的大的特点,不涉及对北欧神话细节的考据,如果有讲得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特点1:北欧神话是“有末日的神话”
“诸神黄昏”这个词,相信很多人听说过。
特别是在网易云、抖音的音乐里,一个稍微“有压迫感”一点的曲子,底下的评论区肯定就有“诸 神 黄 昏”几个字了。
“诸神黄昏”就来自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的故事可以拆成主要的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诸神缺德欢乐的生活,塑造了各式各样人设鲜明的神明角色;
后半部分就是“诸神黄昏”,史诗级的大战,主神奥丁被恶狼芬里尔吞了(这种感觉就类似玉皇大帝死了,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另一个神族的首领弗雷也被刺死,我们最熟知的雷神托尔也被大蛇耶梦加得的毒液毒死……总之人气神明纷纷在战斗中死去,最终世界走向终结,宇宙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大沉默和永劫的黑暗,然后许久之后,新世界又重新复苏。
(这种发刀设定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好多编剧和作者?)
在海外的很多经典作品里,其实都有“诸神黄昏”的影子。
《魔兽》故事中上古之战的描写就和诸神的黄昏就非常相似,艾泽拉斯的许多荒野众神都在对抗燃烧军团的大战中陨落,最后整个世界天崩地裂,大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幸存的暗夜精灵在海加尔山上躲过了大洪水和地震的浩劫,并且在此种下了第一棵世界之树诺达希尔(Nordrassil)意为苍穹之冠。
《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在关于中洲编年史的小说《精灵宝钻》中也有类似的主题,维林诺的大军(光明势力)和魔苟斯的军团(黑恶势力)混战,卷进了各色种族,最后也是世界西部北方地区支离破碎(这地理方位真像北欧),海水咆哮着淹没了大地,到处是混乱与巨响,山丘被踏平,谷地却隆起,西瑞安河也不复存在。
这类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神仙打架,然后邪恶横行的旧世界被洪水淹没,一段时间以后,一个新世界从混沌中浮现出来。
那么这就要回到“北欧神话”出现的背景,“诸神的黄昏”这个故事出自《埃达》第一篇史诗《女占卜者的预言》。
这首诗写成于北欧海盗时代,当时北欧地区氏族社会已趋于瓦解,所以它写的是诸神的没落和旧世界毁灭到来之前的普遍堕落和道德败坏。
诗篇虽然叙述世界末日,但结尾却向往光明和一个理想的社会,这就给人以希望和鼓励。
其实这种末日主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印欧语系的神话中,在人类最早的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神话也存在“大洪水灭世”的故事。
或许人类文明里,本质就存在着一种“末日期待”的想象。
无论什么时期,当人们对现实的状况感到失望,无法再承受苦难的压力时,世界末日就成了一种期望——把坏掉的世界全部抹去,一切重新开始。
在古代各种宗教中,也往往会有一些末日预言,比如玛雅文明经典的“世界末日说”。它的作用是赋予宗教意义,从而将苦难-末日转化为对新世界的期待,这就有助于人们承受当前的苦难。
这么一看,近年来疫情严重、国际关系恶劣、经济衰退,而末日题材兴起、末日生存游戏火热……是不是意识到什么了呢?
北欧神话题材的末日基因,或许也是其在近两年在海外市场兴起的一个助推器。
但相比起我们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好像神明都是强大无比,天命持续恒久运转,就算天要塌了,女娲也能补好天;洪水泛滥,大禹也能治好水——
或许这种“末日期待”在我们的本土化改编的叙事里,需要有所改观,类似《流浪地球》那样,虽有末日,但集体的团结也可以带来希望。
特点2:北欧神话是“有小市民价值观的神话”
讲完北欧神话沉重的一面,讲点轻松的。
我们刚刚不是说,北欧神话可以拆成两部分,后半部分是诸神黄昏的末日,而前半部分就是神明的缺德欢乐生活。
我为什么用“缺德”这个词?
因为北欧神话里的神做的都是啥缺德事!
这可能是我在读北欧神话时最诧异的事情,在故事中,神明动不动就抢巨人的宝物和美女;白嫖勤劳矮人的苦力,不但赖账还把人家捉弄得半死不活;在人类族群里,也喜欢扮猪吃老虎,到处打脸别人。
甚至到诸神黄昏快要开始的时候,因为天界缺士兵,就把人类中的勇士一个个搞死,把他们的灵魂虏到天上充军(这种人类勇士死后变成的天界士兵,就是“英灵”)。拆散无数对情侣,导致多个国家亡国。
总之这些神就是抽烟喝酒吃肥肉,打架闹事骗老婆,全然没有个神的样子。
其中最知名的神,当属被漫威改编过的“洛基”。
“洛基”在北欧神话里以狡诈著称,总是没事作死,然后把别人整得很惨。
例如有一天他闲着没事,就趁雷神托尔的老婆在睡觉,把她的一头金发剪了。对,完全没有理由,诶,就是好玩。
然后为了赔人家的金发,又去矮人的国度骗矮人打造了一头金丝做的假发,不但后来不给承诺的钱,又白嫖了其他三样宝物,还差点致矮人于死地。
但就是这样无端作恶的洛基,北欧的众神还是很喜欢他,和矮人对峙的时候也都支持洛基。
看得气愤之余,我也跟其他人讨论,为啥北欧神话里的神这么缺德?
但后来我们随着讨论逐渐发现,可能不能用中式神话里神的概念,来理解北欧神话里的神。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象征“天命”,也就是一种无形的、在自然中运转规矩。
既然是一种规矩,那么他们必然是强大的,但没有情感,公平公正的。
但在北欧神话里,我们可以理解神明只是各种种族中的其中一种。
在北欧神话中,有巨人族、有矮人族、有人族、精灵和神族,他们居住在不同国度,但彼此可以互通有无。
这些种族只有能力上的差异,阶层等级上似乎没有太大差异:比如矮人善于打造宝器、巨人族也会魔法等。
可能会有种族歧视,比如矮人总是作为被歧视的一方,但实际上不能说矮人就必须服从与神明。很多时候,当神明想要造东西,还得去央求矮人。
如果这么理解,我们其实可以把北欧神话里的神明看成是“能力出众的人”,爽文里的龙傲天。既然有这般实力,做一点“很爽”的事情读者才爱看嘛。
诶既然说到了读者,这里的读者是指谁?
这还是得回到北欧神话发展的历史,虽然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神话,但其实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是源自17世纪的文学集《埃达》重新整理过的一版。
17、18世纪的时候,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小说”这种文体出现了。当时中国处于明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西游记》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小说,就是现代故事的来源,它的故事性是相对之前的文体要精彩很多的。
当时小说的读者是谁?
不再是能识字的文化人,而是街边听书的小市民。
这些小市民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们是一群到城市里打拼的游民,脱离了农田,脱离了传统家庭,他们需要在城市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
就像《三国演义》里的重要人物,其实都是典型的游民形象:曹操是太监的养孙、袁绍的婢女的儿子;刘关张则是三个路边摊小老板。
在这样的一群脱离了传统生活模式的人里,最早萌生了“个人主义”的思潮。
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其实在故事开头就已经修仙成功了,它不是讲一个如何修仙成功的故事,而是一个成功后个体探索的故事。
这些小市民和他们喜欢的小说的思维模式,是十分符合我们现代人的价值观的。
于是,小说对于神话的改编更着墨于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将大格局的戏剧冲突,改编成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渴望。
这就是为什么《西游记》里,出现了许多天界神明下界为魔的故事。
为什么北欧神话里的主要角色神明,那么缺德,有野心。
所以,从这一点看,北欧神话题材要改编现代作品,是相对容易的。起码在价值观层面,很多时候是可以直接忠于原著的。
而反观最近国内频频改编成动画电影的《封神演义》和其他明代以前的古神话传说,故事中的很多价值观则是不符合当下人的思潮的。
这也是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只能重讲故事,把曾经反抗父权、顺应天命的哪吒,改成一个受到父母宠爱,逆天改命的哪吒。
那么以上,就是我觉得北欧神话区别于其他神话最大的两个特点。
当然这两个特点,克苏鲁神话也是有的,克苏鲁的故事中世界也会末日,而且甚至没有新世界的诞生,更加虚无主义;克苏鲁神话出现于1930年,可以说是最年轻的一个神话了,所以它的现代性也是非常强的。
所以这么看来,克苏鲁神话已经这么火了,北欧神话是不是也有点机会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
故事的密码 01 :为何三国题材游戏远远多于水浒?
https://www.gcores.com/radios/135978
诸神黄昏:为什么末日题材吸引人?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7693
来源:林沛颖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BQzWL5HYBQqS14QbkErdv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