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开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游戏叙事研究:浅谈《隐形守护者》中的剧情选择与叙事设计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521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隐形守护者》是一款互动叙事类游戏。故此,其主要以各种剧情选择为主要玩法。而由于以“选择”为主要玩法,故此如何让玩家在选择时,更愿意对每个选项进行决策和考量,从而权衡利弊;并让选择本身具有意义,则至关重要。

而在该作中,则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对剧情选择与叙事进行设计。

其一,是基于“叙事诡计”的叙事设计

所谓的叙事诡计,指的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制造骗局与伪装,以此刻意误导受众(如读者、观众、玩家),进而在故事关键时刻,创造出乎意料转折的叙事设计形式。这种叙事设计形式,因为会打破受众的预期、制造剧情悬念,而能够赋予受众以转折感、惊讶感、震惊感、惊奇感等情感体验。

而在《隐形守护者》中,这类基于“叙事诡计”的叙事设计,同样有不少。

例如,游戏中,冯一贤会先假意自我表露,告知自己曾经的过往给肖途,再以此询问肖途情况,表明彼此要真诚的交流,要坦诚相待。且他还说要改换门庭,要求玩家不要说谎,希望肖途也能自我表露告知他“您到底是不是地下党”的实情。

一方面,他先通过貌似“真诚”的自我表露作为交换,而获取了玩家的一部分信任,故玩家会犹豫是否也应告知其实情;另一方面,他还用武藤纯子脑袋作为投名状,以此进一步获取玩家的信任;再一方面,他的前3个提问都是他已知的情报,一旦玩家不实情相告,则在他的各种试探之下,必会因此惨遭不测。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11.jpg
《隐形守护者》:冯一贤假意表露以此向肖途探底“您到底是不是地下党”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19.jpg
《隐形守护者》:冯一贤表示要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并追随主人公

而在叙事诡计的设计中,这种设计又被称之为“表露欺诈诡计”。

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通过自我表露,增进彼此的亲密关系和信任感。故此,某些人会通过隐瞒、欺骗等手段,不向他人表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与弱点,以此达成特殊目的。

而当一个人愿将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私的秘密,毫不犹豫的表露出来,就表明其接下来说的话绝对真实可信。故此,一些人会先表露自己的秘密(实则这些秘密并不重要,甚至是虚假的),以此通过“交浅言深”,赢得他人的信任,再引诱他人自我表露,以此掌握对方重要的内心秘密。

简言之,冯一贤诚恳的自我表露,就好像故意暴露真实的弱点和卖破绽一般,具有引蛇出洞并引诱他人也自我表露的特质。而一旦个体也因此暴露自身的弱点,则会被其利用而步入陷阱。而在这里,很多玩家也因为该叙事诡计的设计,而上了冯一贤的大当。

在该游戏中,类似的叙事诡计设计还有不少。例如,董旺成会假装是敌人,以此考验主人公肖途是否可靠;党内叛徒高源欺骗肖途,让他去暗杀一个叛徒。最终他诬陷肖途杀了第二号,并诬陷其是叛徒等等皆是。由于玩得时间过于久远,很多细节记不清了,所以这里我就不详细谈了。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0.jpg
《隐形守护者》:董旺成故意假装是敌人并审问肖途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1.jpg
《隐形守护者》:党内叛徒高源诬陷肖途杀了第二号

其二,是基于“情感冲突情境”的叙事设计

而基于“情感冲突情境”的叙事设计,必然离不开对心理学的运用。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冲突情境理论。该理论由拓扑心理学的开创者库尔特·勒温(Kurt·Lewin)所提出。勒温在总结拓扑心理学的原理时,将生活空间中的正面和负面特性称为“效价”。其中:

  • 吸引、满足、符合人的需求的事物,则为“正效价”。
  • 让人厌恶、痛苦、不符人的需求的事物则为“负效价”。

例如,当人饿了时,食物属于正效价的事物,玩具则是负效价的事物;反之,当人吃饱后,食物则转变为负效价的事物,而玩具则变为正效价的事物。

换言之,“效价”,则会随着人的需求动力而不断变化。而基于这一“效价”的概念,他认为人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因为正负效价的不断变化,而产生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且他将这一冲突分为了三大基本冲突类型【1】:

  • 其一,是趋近-趋近冲突。这种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双趋冲突”,指的是个体遇到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与可比性的正效价对象,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而不能同时获得或者解决时,所产生的内心两难冲突。换言之,当人们面对2个好的选择时,两个选择都想要,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这种冲突便会形成“两善择其一”的两难之择。例如,有2个亲人落水,而自己只能救其中1个;有2部不错的电影同时放映,而自己都想要去看,结果只能观看其中一部等皆属此列。典型的老妈和老婆同时落水,你该先救哪一个的问题,正是趋近-趋近冲突的典型案例。
  • 其二,是趋近-回避冲突。这一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趋避冲突”,指的是一个对象或者事物,同时具有正效价和负效价的特性;或者具有正效价的特性,但是个体因为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原因,而无法获得具有正效价特性的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换言之,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进而产生的一种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本质,是某个某物同时集中了好的和坏的一面,从而引起个体在面对这类事物时的复杂和两难的心理感受。例如,一个人既是你的恩人(正效价),又是个暴君(负效价);一个女子非常的美貌(正效价),你很仰慕她,但是她却是你的敌人(负效价);一个你很爱的女子(正效价),却根本不喜欢你(负效价),或者虽然她也很爱你,但是你和她却因为某种原因(例如身份差距、亲人反对、距离问题等),从而无法在一起等皆属此列。
  • 其三,是回避-回避冲突。这一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双避冲突”,指的是当个体面对2个负效价的选择时,但是却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的情况。此时,无论个体选择哪一个,都会因此受到惩罚,区别只是多和少的问题。换言之,这一冲突的本质,是两个选择都是坏的和差的,但是人们却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于是,会形成“两恶取其轻”的两难之择与复杂情境。例如,坏人绑架了你的亲人,威逼你必须做某件坏事,否则就杀了你的挚爱。而如果你不去做,那么你的亲人就会被杀;反之,如果你做了这件坏事,不仅会因此导致其他人遭殃,更会因此导致自己后半辈子要在班房度过余生。而无论选择哪一个,你都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从而形成了两恶取其轻的两难之择。

综上所述,趋近-趋近冲突、趋近-回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等三种冲突类型,共同构成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此即为冲突情境理论。之后,库尔特·勒温总结并提出的冲突情境理论,不仅被主流心理学所接受,更因为其对社会冲突的独创性总结,而激发了大量关于冲突情境的研究。不仅如此,该理论还对社会学、编剧学、戏剧学等多个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例如,在罗伯特麦基撰写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就有着如下的阐述: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只能二者择一。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也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在这种真正的两难之境中,一个人物如何选择便是对其人性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最令人无可奈何的两难之境,通常是将对不可调和的两善的选择和对两恶的选择混合在一起【3】。--摘录自《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而在《隐形守护者》中,这种基于冲突情境的叙事与选择设计,则堪称多如牛毛。例如:

  • 在游戏开始不久,若玩家选择不出手拾枪,那么之后武藤会以方敏为质,逼迫方汉州。而老师在严刑拷打之下,也因女儿被敌人所囚,而最终意志和尊严瞬间崩溃,并最终叛变革命,而出卖了主人公肖途、孙正清等党内同志。而在这里,是否拾枪对准老师,则无疑是一个基于回避-回避冲突情境的两难之择。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2.jpg
《隐形守护者》:玩家面临是否拾枪的艰难抉择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3.jpg
《隐形守护者》:武藤以方敏为质,从而逼得老师方汉州叛变

  • 在第二章“狩猎者”中,当主人公肖途打算刺杀叛徒吴明达时,曾经的女同学顾君如则在一旁求情。一方面,游戏通过之前的同窗叙旧,以及顾君如暗恋主人公肖途的情节,为玩家移情于她,进而创造两难情境埋下了伏笔。试想,一个美丽柔弱的女子,可怜巴巴苦苦哀求于自己,且对方是自己曾的同窗好友,还似乎暗恋喜欢自己。换言之,在情感面前,任何一个人都会因此犹豫,进而无法狠心下杀手;另一方面,吴明达是个大汉奸,又掌握重要的情报,故此在抗日大义面前,此人必须除掉。换言之,这一情节无疑创造了情感与抗日大义之间的冲突情境。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4.jpg
《隐形守护者》:游戏中顾君如求情的情节

  • 第三章“生死途”,庄晓曼的计划是牺牲方敏,这无疑亦产生了两善择其一的冲突情境。而在后面的章节中,玩家还面临着是否被迫枪毙党内同志陆望舒的选择。由于这些设计,皆与“狩猎者”中的设计类似。故此不再赘述。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7.jpg
《隐形守护者》:玩家面临是否枪毙党内同志陆望舒的艰难选择

  • 主人公肖途受到日本人的命令,要求他举发抗日地下党成员与爱国人士的名单。一方面,只有答应日寇的要求并加以举发,才能获得其信任,进而才能达成潜伏的任务目标;另一方面,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负面的价值。而无论玩家如何选择,均会让其陷入两难的冲突情境。
  • 主人公肖途为了潜伏下去,并获得日本人的信任,不得不冒充汉奸,并因此背负骂名。而无论是面对方敏等青梅竹马的质问,还是其他人的辱骂,他都不得不默默忍耐并予以承受。换言之,面对潜伏这一第一要务,为了理想,他不得不背负骂名,并频频做出“卖国求荣”之事。一方面,默认自己是汉奸、向武藤强调中日和平友善、讨好武藤的女儿纯子、提交抗日爱国者名单、捡枪对准老师从而间接害死他,均可达到潜伏并赢得日本人信任的目的;另一方面,面对至亲至爱之人的不理解和他人的辱骂攻击、部分抗日爱国者与老师的死亡,笔者在体验剧情时,内心无疑是苦涩的。而在游戏结尾,当中国终于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后,主人公肖途却成为了阶下囚。而这一刻更是让笔者内心极度复杂。换言之,游戏中的选择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苦涩与喜忧参半的心理感受。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29.jpg
《隐形守护者》:主人公肖途面临他人的指责与辱骂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30.jpg
《隐形守护者》:抗战终于胜利,而主人公肖途却成为了阶下囚

  • 若玩家进入美丽新世界线,那么无论是娶郑小云还是顾诗诗,都不是玩家想要的结果。因前者是个疯女人,后者会给主人公戴绿帽。而为了推进游戏剧情的发展,玩家又不得不忍着加以选择,而这种情况无疑制造出了一个两难的冲突情境。

微信图片_20250115134632.jpg
《隐形守护者》:玩家无论选择谁,都是喜忧参半的

戴维·凯奇(David Cage,Quantic Dream创始人,代表作:《暴雨》《超凡双生》《底特律:变人》):当你在游玩一款游戏的时候,你按下哪个按钮其实并非十分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个游戏是否能够令你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颤动【4】。--摘录自《网易为何要投资Quantic Dream?我们与两家大佬分别进行了深入友好的沟通》

正如欧美知名制作人戴维·凯奇所言“按下哪个按钮其实并非十分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这个游戏是否能够令你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颤动”。可以说,《隐形守护者》确实在这一点上做到了。玩家在游戏中,始终面临着无数基于情感冲突的冲突情境,以及艰难的抉择。而这也是该作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PS:笔者撰写的《游戏设计心理学》系列丛书,已在摩点网众筹。目前处于“创意”阶段,需要2500个“看好”,才能联系出版社并正式众筹,并在未来出版发售。感兴趣的读者可前往支持。谢谢。

详情说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0318084
众筹地址:
m.modian.com/idea/3967

丛书视频版目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c411S7WN/?spm_id_from=333.999.0.0

参考资料

[1]李浪.《大众心理学》.2006.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音像出版社.P226-227
[2]郭本禹/主编.方双虎 严由伟/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P274
[3][美]罗伯特·麦基.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
[4]白广大.《网易为何要投资Quantic Dream?我们与两家大佬分别进行了深入友好的沟通》.[R/OL].2019.机核网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5965

文/猫不凡
来源:蓝色疯狂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品发布|文章投稿|广告合作|关于本站|游戏开发论坛 ( 闽ICP备17032699号-3 )

GMT+8, 2025-1-15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