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介绍了运营型商务的概念,今天想重点对2015年发行方的手游商务圈,尤其是一些新锐的发行团队做一些经验交流和未来展望。
1、奔跑吧~商务,大会之后的小约会是积极信息
网上流行“约么?/不约。”我看这不适合游戏行业,游戏行业要约并且必须约!每年各地举办各种会议沙龙,每个公司商务也要当几次“暴走女侠”、“跑男”、“三斤哥四斤姐”等热门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交互获取行业各种信息,会议结束后大多各回各家。这里我认为“会后”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产品的契机,行业大会提供了信息和资源,研运双方都希望借助平台展示自己,研发对代理方的需求也会更加强烈。大会后的小约,不仅是运营方了解CP的业务行为,同样也是务实做事、抢夺商务跟进时间优势的一种方法。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支持游交会创办人“可乐”的观点:“发行应该静下来去专注看产品,也许你下一个千万级产品就在这个会后。”
2、换位思考,商务懂得运营可以更好的搭建桥梁
相较于发行商的名气,更多理性的CP更在乎哪家的产品发行运营思路更匹配我的产品、产品排期有空档,策划和运营能“对的上眼”。今年我接触过一家当时在韩国起初做得风生水起的内地厂商,表明来意后,对方更多地关注我们对用户量导入的实力,相信这也是很多发行方商务每次都会面对的一个“通用问题”。通过试玩当前版本和对方后台宏观数据的小规模真实展示,我马上意识到对方大批量的流量用户复费率和ARPU值均低于该产品本该在前期就达到的预期数值,而且运营活动没有对这两项重要指标有明显提升。随之本人“伙同”其运营团队(后来了解到该产品的运营活动工作并非发行方制定)就其目前的运营活动方案进入了方向和侧重点等方面的探讨并分享了之前的经验。原本20分钟的会面,谈了近2个小时。
3、抢滩2015,商务模式不应该禁锢
现行发行商根据组织结构所匹配的工作方法并不完全一致,在未来的产品预见观点也有偏差。都看过快乐大本营,里面有个经典的游戏环节叫《心有灵犀》,嘉宾根据谜底进行传接式形体模仿,由最后的嘉宾猜测谜底。这里除了每一个传接着的理解能力之外,最重要的还属首位模仿者的对内容描绘是否详细、直接。恰巧现行发行商商务在充当“首位模仿者”的角色,评审流程也诸如此类玩法。在2015年的手游市场,面对机遇,寄期望于业务流程“心有灵犀”明显缺乏破局力。当遇到有热点预兆的时机时,代理节奏会突然提速,游戏的玩法也将跳出“口口相传”的限制。“谁看得准,谁跟得紧,谁反应快”就或具备了推出一款全新大作的“破局”先机条件,而紧守固定的流程反而秒顺变成了束缚,“准、紧、快”评判标准的第一时间又出现在信息交互和成熟商务业务素质人员的判断力下。在2015的手游市场中,尤其是新锐的手游发行方、热门作品高仿发行商,将会展示出因区别于固定流程的套路所带来的抢占能力,同时也是复合型商务体现的价值。
4、展望未来商务圈,会涌现更多运营型商务
面对2015年竞争更加激烈的手游市场,产品硬质量提升的同时,成本泡沫也将达到下一个峰值。对于一些新锐发行商将背负更大的压力,而压力之首就是前几款代理产品的成本与发行业绩。这里想说的观点是“有多大锅,下多少米”。市面上土豪公司“豪赌”赢彩头的现象还会层出不穷,发行公司充分认清形势和自我,选最合适自己团队的产品是正确路线。早下手,早跟进,塑造公司形象。稳准狠,梳理环节一步一个脚印。
未来特别是发行方一二线梯队对未来的布局竞争加剧和更多资本进入,会有更多运营型商务涌现在行业中,让发行方产品的属性更加细分,让逐步"进步"的手游用户体验到更适合自己的游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