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杰,NExT音频团队高级音频设计师,也是一枚野地录音师,每年会在工作之余出一趟远门,去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声音。曾远赴内蒙等地,跟着游牧民族赶着牛羊转场,零下三十度的气温里去爬死火山,凿开冰冻的呼伦湖,把话筒伸到水下录制结冰的声音...
总之,他让工作变成了一件超带感的事儿~
本文是他第三次前往呼伦贝尔野地录音的后记,当然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篇游记也没毛病~
前言
写完所有文案的时候,我已经从呼伦贝尔回来整整两个月了。每天放学回家要花至少3小时来处理样本、命名、分类以及封面和文案,这也是我后期花费时间最长的一次录音。时逢河南等地严重水灾,其实呼伦贝尔局部地区也在遭受严重水灾。去年夏天,因为桥梁和公路被洪水冲毁,我的录音工作也不得不退出。今春的录音行程中,一路也能看到被溢出河道的洪水淹没的农田和牧场。在当地人爽朗的谈笑中,也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无奈,以及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山、这片森林、这条河、这片牧场或农田的珍惜。
正值春汛的呼伦贝尔激流河
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看起来才刚刚开始。一方面,不科学的、过度的旅游开发为很多地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也确实在广泛且深入地展开,甚至在林区都能亲眼所见。不过,所有的保护措施都需要时间,以及每一个人该有的那份自觉。我并非一个极端的自然保护主义者,但我也深深地希望25分贝声压的树林和小镇会成为稀缺资源而得到重视。声音环境也是自然资源和人类生活资源的一部分,需要呵护。因为这些声音的背后,是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旅程
当地⼈说,呼伦贝尔每年两场风,上半年⼀场、下半年⼀场,每场六个⽉。前两次,甚⾄是第⼀次⽩雪皑皑的时候,还并没有感受到这句话的含义。去年夏天录⾳结束的时候,向导兼司机帅哥建议我春天再去,说那⾥每年的春风强到能吹着⼈跑,那得是多热情的地⽅才会有这么野的春风。密林,如果没有⾜够⼤的风, 可能⼀点声⾳也没有,甚⾄⽐录⾳棚还安静。我⼀直很期待⼤风吹过密林的声⾳,尤其是真正的原始林声⾳环境。因为国内的森林⼤多都是次⽣林(非原始林),或“机播林”, 我很好奇原始林声⾳是不是不太⼀样。
高大的原始松树林
呼伦贝尔的春天⽐长江流域要晚⼀个季度。5⽉下旬,我终于又⼀次⾛进了呼伦贝尔的草原。刚好是满眼的嫩绿,只有向阳⾯⼭坡上的⽩桦林枝头有零星的绿芽,在狂躁的春风中摇晃着成长。即使⾼⼤挺拔的松树林,也被迫在阵阵狂风中如麦浪⼀般起伏。帅哥诚不欺我。
此次⾏程共7天,在草原、森林和⼩镇上渡过了5天,全程约970公⾥。除了在越野车跋涉的过程中,录⾳机⼏乎⼀直在⼯作,甚⾄连夜晚也尽量不放过,快灌满了两张256G的SD卡,远远超出了我的预估。
全程约970公里的路线图
今年,莫⽇格勒河春汛流量很⼤,⽽河边已是绿草如茵、连绵不绝的牧场。满眼的美⾊,也⽆法掩盖⼀个事实:风⼤到能吹得停驻的四驱越野车⼤幅度摇晃。⽽在我前两次来时确定的⼀个录⾳点上,⾼⼤的⽩桦树在狂风中居然弱如野草⼀般。
开往莫尔道嘎的公路路况⾮常好,尚未到旅游季节,沿途车辆很少,这让我⼼情很爽亮。遗憾的是,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卖票处居然只收现⾦,我和司机只能灰溜溜地⾛了。为了安抚我的失望,司机选择了⼀条路况很差、但能路过太平屯享受美味的⼟路,那条路⼏乎沿着激流河(根河往临江⽅向最⼤的⼀条河,终点在临江屯边中俄界), 穿⾏在深⼭⽼林。到达目的地后,用铁锅就木柴炖了一锅刚采回来的新鲜蘑菇和现宰的小鸡,吃到撑~
位于太平屯的早期牧民和伐木工住的木刻楞
额尔古纳河,流量很⼤、很急。春天⾬⽔从⼭上冲下的⾼含铁量矿物质把整条河⽔染成了近乎⿊⾊,据说之前整个夏季⼏乎清澈见底。⼀路上颠簸着,路边河两岸看起来布满了松树林,在其中⼀⽚林⼦⾥,我遇到了多年野外录⾳经历中最安静的林⼦,只有⼤约25dB SPL(声压分贝级)。
这片松树林的地上沉积着深达半⽶有余的红⾊松针,软得就跟踩在海绵垫⼦上⼀样。这种混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吸声能⼒,也是它能如此安静的⼀个原因。
铺满红色松针的松树林
在开往临江的路上,我们又⼀次陷车了。看似坚硬板结的⼟路,其实是⼀⽚被洪⽔浸淫了好多天、刚退去⽔的农⽥。好多年没遇到这种情况,虽折腾了⼀番,⼼下还觉得有点刺激,可能是有受虐倾向吧~
终究还是要“绿巨人”来救
果然如司机所说,临江并不是⼀个理想的落脚点,周围也没有合适的录⾳点,于是改到室韦镇歇脚。这是我⼼⼼念念的⼀个地⽅,充满俄罗斯风情,不仅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之一,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在中国历史上,突厥、契丹、鲜卑、⼥真、蒙古…...这些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落下浓重的笔墨,但忙碌的当地⼈和游客,似乎没有时间去遥想历史,只享受当下。
颇具俄罗斯风情的室韦镇
在草草住了⼀晚没有热⽔冲咖啡的酒店之后,第⼆天清晨就迫不及待出发赶往恩和镇。那也是⼀个俄罗斯民族乡,恬静、平和,原住民多是俄罗斯裔。那是我住过最安静的⼩镇,没有之⼀!
晨雾中的恩和镇
夜晚室外只有24dB SPL,恐怕是全国最安静的地⽅之⼀。⼩镇前⾯和背后的群⼭,满⼭遍野都是原始⽩桦林,远观密集且充满皮毛一般的层次,夹杂着⼩⽚的松树林,像委屈的⼩妇⼈⼀样蜷蹲在向阳坡的⼭坡上。而绿色的草地,其实处处是融水和雨水形成的沼泽水坑。
密集且充满皮毛层次的原始白桦林
山谷里布满灌木、野草以及充满危险的春季沼泽
这才是我眼里春季呼伦⻉尔的真实写照。在这⽚⼭⾕区域,我终于录到了幻想已久的⻦鸣。录制时将无线信号接收器别在帽子上,这样我可以离开至少100米远进行无线监听,就不会惊扰到鸟儿了。
别在帽上的无线接收器
这片树林,⽆论种类的丰富性还是声学环境,都堪称完美。我甚⾄直接把录⾳机和话筒放在了林⼦⾥,翻过⼭头回到很远的⻋上晒晒被沼泽滋润透的鞋⼦和袜⼦,顺便⼼安理得、满身愉悦地享受⼀点咖啡。
黄昏时分,恩和的牧民赶着⾃⼰的⽜群慢慢悠悠地回家。原打算只住⼀晚的我,因为⼀家漂亮舒适(⼩资)的集装箱酒店、加上恬静的环境,忍不住多住了⼀晚。
箱约客栈
清晨,在浓重的晨雾中抖抖索索地(好冷啊…) 四处录⾳,唯⼀能听到的⼈类声⾳是不知道在哪⾥叫卖的流动早餐贩⼦。中午,跟着司机帅哥去他⼩镇上的好友家蹭饭,体验⼀下纯正的俄罗斯家庭餐,⼤妈做的臭李⼦酱(当地的⼀种野⽣果⼦酿制的)好吃到我想直接带⾛。
只有在这样的原始⽩桦林⼦⾥,你才能体会到传说中迷路的感觉,周围没有任何参照物,⼿机信号也不咋好。隐约能看到牧民⾛的⼩道,也是断断续续,不知道通往哪个⽅向。远远望去,密不透风的林⼦⾥,其实树的间距还是很⼤的,只有年幼的树才会乱七⼋糟挤成⼀堆。桦树林也不像松树那样通过树枝的密集能挡住风,然⽽只要深⼊⼏公⾥,⼤风也只能骚扰到树尖了。⼀阵阵四⾯⼋⽅传来的松软轰鸣,并不像传说中的涛声,反⽽是⼼理上平添的⼀份恐惧声景。
被风吹歪的树林
摸索着⼀条泥泞不堪的牧⽺⼩道出来的时候,还听到不远处的野猪哼哼。想起了在莫尔道嘎镇那个中午,扎堆晒太阳的⽼爷⼦们和我闲聊起了当年莫尔道嘎的辉煌,双眼放光、满腔自豪。他们说现在⼭⾥的野猪和熊越来越多了,让我当⼼。可不是么,如果那头野猪现在跑过来,看到的是⼀个双眼放光、⼼满意⾜的傻男⼦,扛着录⾳机和话筒在林⼦⾥独⾃穿⾏,不知它会作何感想….说不定就在不远处看着我,也惊呆了….
莫尔道嘎镇上的录音
我很想知道午夜过后的那种宁静究竟会是怎样的听觉感受,也很想知道黎明前的⼩镇会有多少鸟类出来撒野。连续两晚,录⾳机也没有歇过。第三天,实在很不想⾛啊….然⽽咖啡快没了,SD卡快满了。
710个样本,308G
话筒的背后
这次录⾳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顺利。在莫⽇格勒河边打开设备开始录⾳的时候,很快发现录⾳机似乎并没有写⼊SD卡,并且Fader和⽿机的⾳量似乎和以前的状态不⼀样。于是格式化SD卡、Load系统设置,似乎是对了,重新开始录。然后才想起来前⼏天更新过Firmware,看更新说明⾥并没有⼤的改动,于是就没有测试,⼤意了!前⼀天晚上检查设备的时候也只是测试了⼀下信号和电平反应,并没有测试录⾳和⽿机⾳量,失策失策!
刚录没两分钟,河对岸开来⼀辆SUV,⼀对夫妻热热闹闹地下车,看起来是⾃驾游的,居然开始⼤声说话、吃早点,⽽且发动机也没歇,声⾳顺着⼤风就飞过来了。真不知道咋想的,那河边的风⼤到⾐服都呼啦啦地响….居然没有挡住⼈家顶⼤风吃早点的雅兴,连我的向导帅哥都乐了。勉强录了6、7分钟,放弃吧,想着回程时候重新录, 实在不⾏换个点。结果,回程时风⼤的连⾛路都困难了…....
这次录⾳的最⼤⿇烦在于风,虽然我就是冲着风去的,然⽽惊喜明显有点过多了。Cinela Piani-3的长⽑套上之后,完美扛住了⾄少10级的风。但是Cinela的轻巧,也被强风吹得剧烈抖动,长⽑防风套加剧了摩擦进⽽加剧了抖动,这明显是超过了设计限度。我的第⼀反应是找到合适的避风体,然⽽林⼦⾥唯⼀的避风体只可能是树⼲。于是顺着风向,后置话筒尽量贴近树⼲,妄想树干能挡⼀下。但强阵风袭来依然不⾏,后置声道的话筒会承受巨⼤的风压。后来只能把录⾳机挂在防风罩上压着,先减缓⼀下抖动的问题。回来之后研究了许久,发现其中的震动主要是⼀些连接线固定不够妥帖。⼀般情况下,原装设计的固定槽⾜以固定线,但是在强风引起的抖动情况下,依然会产⽣碰撞。⽤了⼀些扎带把这些连接线沿着⾻架固定死,测试下来还算完美,就算蹦蹦跳跳都没问题。希望下回遭遇这样的极端条件不会再有那些噪声。
防风罩:这狂风太为难宝宝了o(╥﹏╥)o
与狂风呼应的是录制于密林的24、25dB SPL的声压环境,电平的调整实在有点让我⽆从下⼿。以我已有的、对付低声压环境的经验来设置,833的电平表看起来是睡着了,⽿机也好像没有插上⼀样。最后决定⼩量提升Gain、⽽多提升Fader,只要在833上看到有明显的电平信号即可。那样⾄少后期还是有以前的录⾳作为参考。之后,但凡在这么安静的环境下,⼀概采⽤同样的数值来设定,以确保后期操作的稳定性。事实证明,这⽅法完全没有问题, 但录下的WAV⽂件⾳量⽐预料的还低6dB以上(距离每增加一倍,响度衰减6dB,反之则增加6dB)。很多经验,就是这样在挫折中攒起来的。
显示只有24.9dB SPL
莫尔道嘎密林录音
话筒和录⾳机在室外过夜,我还算有⼀些经验,主要是防夜晚的露⽔,把背包的盖⼦固定好不让风吹开,并且临睡前再看⼀下当地的天⽓预报。尽管如此,我还是失算了,对⼭⾥的天⽓预报准确度过于有信⼼。从录⾳⾥看,有⼀晚间断性地下了两次⾬,⾬量还不⼩。幸运的是,出门前给Cinela P3防风罩喷过防⽔剂,它的长⽑也有很好的防⽔性能,只是有很多⾬点打在防风罩上被录下来了。⼀开始想直接废弃,但很快觉得实在有点可惜,于是剪掉了上千个⼩⾬点….花了好⼏天的时间。
切到手废的小雨点
⾬点打在防风罩上,⼀直是野外录⾳的梦魇,基本上没有⼀款量产的防⾬罩能有效吸收掉⾬点打击的。Cinela的防风罩,⾄少在后期剪除⾬点问题上还算轻松,波形上看是⾮常有规律的低频尖峰,能够⼤幅度提⾼剪辑效率,也算是遗憾中的补偿。
技术参数
录音:192 kHz 24 bit, BWF
后期:192 kHz 24 bit, WAV
后期声格式:2.0 Stereo, 5.0 Surround
麦克风:Schoeps DMS, LOM UsiPro Stereo Pair
录音机:Sound Devices 833
挡风罩:Cinela Piani-3
目前正在对所有的素材进行样本精选,未来会放进我的原创音效素材库中,连封面都设计好了。
野地录音专辑的封面
此次野地录音虽有意外与辛苦,但录到想录的声音总归心满意足。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就是没录到马场和驯鹿的声音,估计下次还得专程跑一趟。养驯鹿的都是鄂伦春人,爱喝酒,到时还得备点酒哄他们开心。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萨满仪式呐!
文/杨杰
来源:NExT Studios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ojQ0pibGrF8LWiG3Z4-9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