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木3》开启众筹 玩家决定3A大作生死
索尼在本届E3上公布了被玩家称为“有生之年”的三款作品的最新消息,《最后的守护者》2016年发售,《最终幻想7》完全重置版率先登陆PS4、《莎木3》开启众筹。而在这三部作品中,最值得行业关注的无疑是《莎木3》。《莎木》系列由世嘉开发,曾经开发过《VR战士》的金牌制作人铃木裕担任总监督,为了这个游戏计划的开发,铃木裕起用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好莱坞的电影人员和日本动画界的天才,《莎木》一代的总投入超过了70亿日元,而这在1999年是难以想象的大手笔,这在当时创造了开发费用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后被GTA4打破)。
但是与高昂的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惨淡的销量,虽然两代合计全球160万套的销量并不算特别难看,但是由于开发成本过高,完全无法为世嘉带来盈利,而随着世嘉对《莎木》的孤注一掷宣告失败,以及后来的战略失误,世嘉无力参与主机硬件的竞争,转型成一家游戏开发及发行商。
虽然商业上失败,但是《莎木》在玩家中的口碑却是出奇的高,虽然游戏理念在当时过于超前,但是玩家逐渐认识到这款作品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可玩性,都是史上难得的佳作,正因如此,《莎木》在日本玩家最期待出续作的游戏中高居第二。但是世嘉显然已经吸取了教训,不敢再投入巨额的资金去冒险。
本次《莎木3》正式开启众筹的意义在于,此前在KickStarter上金额最高的游戏众筹项目是血污:夜之仪式》,而筹款金额近日刚刚突破428万美元,而一般3A级大作的开发成本动辄过亿美元,少的也要几千万美元,区区几百万美元成本仍然只能支撑小制作的游戏。而《莎木3》在开启众筹短短一小时之内,就收到了来自一万多名狂热粉丝超过100万美元的资助,而截止笔者发稿时,该项目筹款金额已经超过了200万美元,已经达到了项目的启动金额,而这仅仅是该项目启动的首日,距离筹款结束还有31天的时间,一切顺利的话,该项目筹款额超过千万美元指日可待。
如果最终《莎木3》成功筹集到数千万美元的资金,将会为游戏众筹开启新的篇章,首款玩家众筹的3A级大作一旦出现,对于整个游戏界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众筹将不再是小团队的小打小闹,3A级大作同样可以通过众筹来实现,这种新趋势将会缓解目前3A大作成本高、风险大的现状。而对于玩家来说,一旦真正可以通过众筹决定3A级大作的生死,那将会是玩家话语权的一次革命。
HoloLens亮相 虚拟与现实界限提前打破
与索尼相比,微软虽然祭出了《光环5》、《战争机器4》等大作,甚至公布了Xbox One将向下兼容Xbox360这一重磅消息,但是比起索尼的“有生之年”三连发,在游戏阵容上还是略逊一筹。但是另一方面,在硬件的革新上微软却比索尼遥遥领先,在各家的AR/VR设备还在为缺乏内容而苦恼时,微软已经在E3的现场为观众带来了《我的世界》AR设备Hololens版的现场演示!当演示者在桌子上凭空创造出一个游戏世界,并用手悬空操作游戏中的模型时,现场观众的尖叫仿佛看到了科幻片走进了现实。
其实无论是VR设备还是AR设备,目前虽然硬件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在软件内容上的缺失却一直是最大的阻碍,大部分的演示程序都简单而粗糙,而且可玩性极差。但是微软这次直接把全世界有数亿玩家的《我的世界》搬到Hololens上,无疑是AR设备在内容领域的巨大突破。
目前游戏媒体经常把VR和AR放在一起讨论,但事实上,在对游戏体验的革新方面,VR和AR的意义完全不同,VR是创造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虚拟世界,而AR则是打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VR最大的限制在于不能像AR一样随时随地的使用,更适合在家中使用,更适合重度游戏玩家或者影视爱好者。更加重要的是,VR目前更多的是为玩家带来视觉上的革命,在游戏玩法和操作方面,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突破,而AR技术则实实在在的给玩家玩游戏的方式带来了剧变,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无论是核心玩法还是操作方式,都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更为重要的是,移动游戏成为游戏的主流已经是必然的趋势,AR作为一个真正的移动智能设备,不仅会改变游戏行业,甚至还会让智能手机称为历史,而VR的影响更多的停留在主机和电视领域。本次微软在E3上带来的《我的世界》AR版的演示,意味着AR设备已经开始有了真正能吸引玩家的游戏,而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未来随着AR设备价格的降低,一场虚拟走进现实的革命其实已经并不遥远。
via: 游戏头条
声明:游资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游资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